2012-2013学年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能力拓展4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13:57: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能力拓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业时限:45分钟 作业满分:60分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氓隶/流氓 渐染/逐渐 果脯/胸脯 ......B.偕老/诙谐 垝垣/诡计 牲畜/畜牧 ......C.宴席/晏起 绿林/露水 殷红/殷实 ......D.偌大/若非 帷裳/衣裳 模范/模样 ......

解析:A项,分别读méng/máng,jiān/jiàn,fǔ/pú;B项,分别读xié/xié,guǐ/guǐ,chù/xù;C项,分别读yàn/yàn,lù/lù,yān/yīn;D项,分别读ruò/ruò,cháng/shɑng,mó/mú。

答案: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题纲 敲门砖 余勇可贾 如愿以偿 B.涵养 练习薄 因噎废食 凭白无故 C.装潢 顷刻间 振聋发聩 戮力同心 D.荒费 吊书袋 粗制烂造 矢志不渝

解析:A.应为“提纲”。B.应为“练习簿”“平白无故”。C.全对。D.应为“荒废”“掉书袋”“粗制滥造”。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浑南”地区的开发建设是沈阳市一项重大的决策和课题。专家表示,这一规划意味深长,它将标志着沈阳这座城市经济重....

心的南移。

B.博尔赫斯在《沙之书》的开头,显得煞有介事。只要继续研....究下去,我们就会发现他在“说谎”,因为“沙之书”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生活中我们拥有的一些细小权利,看起来似乎无关紧要,但决不能因为细小而放弃,反倒正是因为这诸多具体而微的权利,才使....我们感觉到身上权利的真切存在。

D.近日,陈光标发微博称,欲将自己五年前投资的商务办公楼、门面房和商品住宅,按照当时购置价格的九折出售,以期为中央调控楼市推波助澜。 ....

解析:B项“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使用正确。A项“意味深长”,用于话语含蓄深远,耐人寻味。词义误用。C项“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门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不能理解为“具体微小”。望文生义。D项“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感情色彩错误。这里是贬义词误用到褒义的语境中。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只有如履薄冰地慎用权力,才能全心全意为民用权并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B.有国外媒体评论,中国是从埃及接返国民的国家中相关工作速度最快、效率最高、启动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

C.李金羽的退役,宣告了“70后”一代球员基本退出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历史舞台,也为他17年联赛路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

号。

D.胡锦涛指出,按目前的中美贸易水平和增长速度,中美贸易额可能在今后三四年完全突破5千亿美元。

解析:B项,语序不当,将“启动最早”移至“速度最快”之前;C项,语序不当,应为“为自己17年的联赛路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宣告了‘70后’一代球员基本退出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历史舞台”;D项,语序不当,将“完全”提前到“可能”前。

答案:A 阅读探究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7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袺页⑦之。 注: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 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气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袺页(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5.《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 解析:文学常识中的“诗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这三种诗歌类型以及“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方法。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例如长达1 745字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除了开头两句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起“兴”外,通篇全用“赋”,而叙述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正如沈德潜所说:“淋淋漓漓,反反覆覆,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

答案:赋

6.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一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经》常见的表现技法就是“重章叠唱、反复咏叹”。本诗中为了表现妇女们采摘“芣苢”的欢快劳动场面,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分析原诗可以发现,该诗主要是通过变换动词来表现这种欢快场景的。

答案: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7.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考查形式比较灵活,主要是引发学生合理想象,概括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想象示例:阳光明媚的春日,平原旷野之上,三三五五的农家女子,沐着和煦的清风,一边欢欢喜喜地采撷着嫩绿的车前草,一边唱着“采采芣苢”的歌谣,余音袅袅,忽断忽续,那是怎样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8—9题。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8.《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河水清且涟猗 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解析:C项是“赋”,其余三项都为“兴”。 答案:C

9.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解析:“觉醒”不恰当,他们没达到这样的思想高度。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