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4 4:24: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导论
1、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1教授人们认识彼此的文化,获得一种全球视野2有利于与 人的沟通3有利于对自身的反思
2、田野工作的特征:1田野工作是人类学首要的方法与途径,需要学会当地语言2强调对 地方族群日常生活的直接加入(一年周期的居住时间)3其经验性调查的特征通常是: 采纳、参与、观察的方法
3、人类学的领域1体质人类学2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 4、人类学与社会学的比较:1传统研究的社会类别不同:非国家社会研究;国家社会研究2 收集资料方法的差别:田野参与观察法,定性;问卷,定量,统计3. 在人性与文化中研 究与应用课题不同:面对相同的社会问题,研究的出发点也不尽不同
5、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文化整体观,文化相对观,文化普同观,文化适应观,文化整合观 6、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方法:田野调查法(参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概率取样);主位与客 位研究法;背景分析法;跨文化比较法;大传统与小传统研究
7、田野工作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长期的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直接体验等方 式获取社区具有整体性的第一手研究资料,进而将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理论的研究 方法
8、主位法:也称自观研究法,即站在局内人的立场对待所研究的文化; 客位法:也称他观研究法,即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对待所研究的文化。
第二章 文化和文化变迁
1、文化定义:
广义:人类所具有的,其他社会种类缺乏的那种东西,即人类异于禽兽的基本分野,如
言语、知识、习惯、思想、信念、艺术、技术、规则、礼仪等等。
狭义:一个社会因适应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追求安定的生活与子孙繁衍所发展出来
的一套独特的生活方式。
2、文化变迁:由于社会内部的发展,或不同社会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种文化的改变。 3、文化变迁的原因:内部因素:社会内部的变化引起;外部因素:由自然环境及社会文化、 环境的变化如迁徙、与其他民族的接触、政治的改变等而引起的。 4、文化变迁的途径或表现:进化,发明和发现,传播,涵化
5、文化变迁的类型:1无意识变迁2有意识变迁:主动变迁,指导性变迁,强制性变迁 6、涵化:由两个或多个自立的文化体系经过长时间的相互接触,导致彼此都发生大规模变 化的过程和结果。
第三章 种族、民族与族群
1、种族的概念:当族群被假定具有生物性基础时,被称为种族
2、种族主义:利用体质差异而认为人类存在着地位差异的看法,即对具有生物差异的群体 的歧视就是种族主义
表现:种族隔离,种族灭绝,种族歧视
3、种族产生的原因:自然选择与适应、食物的结构(p58.)
4、种族的社会建构:平常听到的“种族”是文化或者社会意义上的分类,而不是生物分类。 5、民族的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心理素质,共同经济生活
6、族群的要素:共同的名称;共同祖先的神话;共享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化元素;历史 家园的联系;团结感
第六章 生态人类学
1、生态人类学的定义:生态人类学试图探讨人类群体如何适应其生存环境并伴随此过程形 成相应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生活。
意义:1,人类学知识推进了生态学研究2,对西方与非西方现代化过程中过度发展经济
的一种反向思考
2、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人类学认为文化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富有创造力 的关系1.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地理环境决 定文化发展的速度;地理环境界定文化发展的方向,影响经济文化类型和文化特征的形 成2.文化生态系统是由主体系统和环境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第七章 经济人类学
1、经济人类学是一门从人类学角度出发,运用民族志等方式研究人类经济制度和行为的学 科。
2、经济人类学的问题意识:1经济人类学并不孤立地研究经济问题,而是将经济放到政治、 亲属制度、宗教仪式构成的经济文化的整体系统中去观察分析2经济人类学将西方经济 形式仅仅作为人类各种并存的经济形式之一来研究,并不认为西方经济模式是全人类普 遍的模式3研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民族经济形式变迁的不同路径
3、经济类型:1,采集和狩猎社会 2,园艺式农业 3,畜牧业 4,农业 5,工业社会 交换类型:互惠性交换(概化互惠、平衡互惠、负性互惠)、再分配交换、市场交换 4、经济人类学的形式论与实质论:关于当代经济学的原理是否适用于分析研究前工业社会 的经济问题,在经济人类学中有实质论和形式论不同意见。
形式论:形式论认为尽管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产生于工业社会,但是它主要研究的是资源、分配、积累方式,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意义,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发展出来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被用于阐述和解释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行为 实质论:以利润为主要动机的市场经济与以不为营利而进行的商品交换是有实质不同的,不能将市场经济理论的经济研究用于阐述和解释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行为 5、“夸富宴”(potlatch)的词义是“散尽”(give-away)的意思。慷慨的馈赠是获取尊敬的动 机。一个人举办一次夸富宴很显然会带给他一定的声望,这种声望是与慷慨的程度成正 比的。“千金散尽”的夸富宴行为是一种“妄想自大狂人格”的结果。在一个缺乏统治阶级的 社会中,夸富宴的制度确保了物品的生产和分配的持续。人类学家也发现,夸富宴是该 社会调节其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价值,一切文化的价 值都是相对的平等的,我们主张要抛弃民族中心主义,尊重每一种文化的独特价值。“夸 富宴”正说明了文化相对论的理念。
第八章 婚姻与家庭
1、婚姻的定义:男女两性之间基于社会文化认可的性的和经济的结合而产生的具有互惠性 权力和义务的夫妻关系。
内涵:1,婚姻必须是男女两性的性的结合,这是婚姻关系赖以建立的前提2,婚姻又是
男女两性间经济的结合3,男女两性间的性的结合和经济的结合必须得到社会文化的认可4,婚姻还隐含着有互惠的权利和义务
功能:1,保持社会稳定2,为繁衍后代提供适宜的社会和经济条件3,提供以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分工4,增进不同群体之间的联合
2、乱伦禁忌的理论有哪些?1,早期理论:麦克伦南一妻多夫、抢夺婚;斯宾塞的部落战争; 摩尔根的生物进化论;弗雷泽的生物杂交;韦斯特马克的对亲密关系的反感本能2,泰 勒与怀特的合作进化论3,马林洛夫斯基的功能论4,列为斯特劳斯的交换理论5,弗洛 伊德的贡献与质疑:俄狄浦斯情绪,弑父理论
3、婚姻的民俗形式:抢婚,服役婚,入赘婚,买卖婚,转房婚
4、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关系和血缘或收继关系基础之上的基本社会组织形式 特点:社会基础性;结构封闭性;功能整合性;高频互动性 结构:家庭三角(夫、妇、子女)
类型:1,传统家庭类型:核心家庭,联合家庭,扩大家庭,主干家庭
2,非传统家庭类型:单亲家庭,单身家庭,重组家庭,丁克家庭,空巢家庭
5、亲属关系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在具体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人群中依各自不同的需要选 择了一部分并辅之以为了某种特殊需要的非血缘与姻亲关系的部分所进行的文化建构
类型:血亲,姻亲,拟亲
功能:1,人们把亲属关系编织成各种结构,成为构成某种社会制度的手段2,两性之间
的婚姻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很早以来就是人们在解决其所面临大小额问题时相互合作的起点3,亲属组织对于生存与发展而言,不仅存在着形成较大的群体利于生存与发展之功能,还存在群体之间发生争执与战争,相互制约从而社会控制的功能。
第九章 亲属称谓、继嗣制度和社会集团
1、亲属称谓的作用1,确定和维持社会秩序2,加强团结与合作3,整合亲属网络4,帮助 理解
2、继嗣群的社会功能1,婚姻功能:调解婚姻关系,在继嗣群内部一般禁止通婚2,经济功 能:生产资料共同占有3,政治功能:赋予继嗣群首领一定的权力,组织战争,“血亲复 仇”的义务4,宗教功能:共同的宗教活动是继嗣群得以维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十章 政治制度与社会控制
1、政治人类学研究人类的政治组织、权力与威望以及政治过程等问题
学术策略:1,研究世界上各种政治制度2,纵观全部人类发展史的各种政治制度3,注重研究非西方的政治制度,研究没有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及研究日常生活的非正式制度 2、权力与权威的区别与联系:权力:是命令他人做某些事和获得他人服从的能力,权力斗 争主要的是现在政治思想或规范、权威、意识形态、象征符号以及政治竞争方面;权威: 它与权力的区分在于权威不必与武力或强制力相联系,它主要源于个人的年龄、性别、 族系、成员身份、人格力量及成功竞争 3、政治制度的类型:游群,部落,酋邦,国家
4、社会控制是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 实质:来自于人的内心,它是一个与文化濡化相配合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