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 19:26: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研究
作者:贾卓男 李嘉懿
来源:《教育界·中旬》2018年第03期
【摘要】现在是一个交往越来越频繁的时代,这就要求在新时代下生活的大学生具备正确的来往意识、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高超的交往能力,从而可以形成自己和谐的人际交往圈。然而,很多大学生在这方面的状况并不乐观,尤其是一些由于自身性格或者地域、学业等原因造成的交往弱势群体。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这些特殊群体的形成原因、交往困扰,最后对他们的交往提出一些意见,以此来帮助这些特殊群体可以逐渐融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关键词】大学生;特殊群体;和谐关系
对于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象牙塔内,除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最关键的还是要培养大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相对单纯的弱势群体,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越来越少的就业机会,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
尤其是一些由于地域文化差异适应不良的特殊群体、沉溺网络游戏无法自拔的特殊群体、学业受挫的特殊群体和有心理问题的特殊群体等,更容易产生交往困扰,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本研究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帮助大学生特殊群体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同一所大学的学生一般都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民族之间的风俗差异较为明显,于是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与其他同学有差异会可能会产生一些自卑心理,从而不敢去交往。
此外还有一些家境条件较差、学习能力较差或者存在某些生理心理缺陷问题的大学生不敢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一味地封闭自己。但是不管有哪方面的差异或者哪方面的缺陷,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由值得其他人学习的地方。
大学生的社交困扰可能会导致很多不良影响,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担负着振兴国家的重任。大部分的大学生特殊群体自卑心理严重,不愿意与外界进行交流接触,容易形成自我封锁的性格;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会感觉自己是竞争中的失败者,过多地看低自己,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不敢直面生活;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大学生,更是畏首畏尾,丧失一些很好的发展机会,等等。
这些弱势群体的心理往往是封闭、焦虑、自卑的,所有的这些让他们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更不敢去与外界交流,如此恶性循环,从而滋生了他们怨恨、报复社会等的不良情绪,如果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导火索刺激到他们的底线,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甚至伤害自己或者他人,例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产生的悲惨后果直接原因就是马加爵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弱势群体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存在诸多困扰,这不仅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会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改善他们的人际交往困境已经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了,为此我们要真正地去关爱这些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尽快建立一个和谐的交往关系,从而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健康地成长。 1.改善其交往平台,由小及大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单位有很多,班级、宿舍、社团、学生会乃至整个学校,其中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舍友之间的感情也应该是相对比较亲密的,因此解决特殊群体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就要从小单位入手,首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宿舍氛围,使大学生特殊群体可以慢慢解开自己的心结,打开自己的心扉,积极主动地同别人交流,然后慢慢扩大交往圈,构建其和谐的交往关系。 2.积极开展人际教育实践
健康稳定的人际交往关系是大学生正常心理成长、个性保持积极向上的必然要求。大学阶段也是大学生个性品质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大学生特殊群体,首先要引导他们了解正常的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其次要通过教学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等使学生得到训练,从而间接获得一些交往能力,慢慢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改革的逐渐加深,当前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殷切希望,大学生通过发展自己的人际交往关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了自己的情商,发展了自己的能力。
但是一些大学生特殊群体,由于自身的一些缺陷或者地域差异,他们的社交范围和社交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目前来说,关于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交往困扰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心关爱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帮助这群大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人际交往圈,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业,健康快乐地生活,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成才,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校园的建设。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特殊群体从情感关怀、心理疏导、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帮扶,逐步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融入大学生活。
[1]段建国,孟根龙,等.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胡德辉.大学生心理与辅导[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235.
[3]姚立.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及其交往障碍浅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35(3):30-32.
[4]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5]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8.
[6]管斌全,徐建华.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20. [7]叶奕乾,何存道.普通心理学[M](修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23. [8]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6-17. [9]韩国文.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原则[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7(4):17-19. [10]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