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9 4:07: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货币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本位货币在商品流通和债务支付中具有(B)的特点。

A.有限法偿 B.无限法偿 C.债权人可以选择是否接受 D.债务人必须支付 2、美国同业拆借市场也称为(C)。

A.贴现市场 B.承兑市场 C.联邦基金市场 D.外汇交易市场 3、通常情况下,一国的利率水平较高,则会导致(B)。

A.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汇率上升 B.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汇率下降 C.本币汇率下降,外币汇率上升 D.本币汇率下降,外币汇率下降

4、一个已存在风险暴露的实体力图通过持有一种或多种与原有风险头寸相反的金融工具来消除该风险的方法,称之为(B)。

A.套利保值 B.套期保值 C.远期 D.互换 5、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D)。

A.资金来源业务 B.存款业务 C.中间业务 D.资金运用业务 6、商业银行设立必须达到法定最低资本额的目的是(D)。

A.保护存款人利益 B.保障商业银行利益与维护银行体系稳定 C.维护银行体系稳定 D.保护存款人利益与维护银行体系稳定 7、基础货币等于(C)。

A.通货+存款货币 B.存款货币+存款准备金 C.通货+存款准备金 D.原始存款+派生存款

8、在投资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很高而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很低时,货币政策通常(B)。 A.很有效 B.较为有效 C.无效 D.可能有效 9、金本位制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D)。

A.货币供求状况 B.国际收支状况 C.铸币平价 D.货币实际购买力 10、一种以提供选择权的交易合约,购买合约的人可以获得一种在指定时间内按协议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证券的权力,这种金融工具称之为(A)。

A.金融期权 B.金融期货 C.远期外汇合约 D.远期利率协议 11、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主要与具有稳定性的(B)。

A.均衡利率相关 B.恒久收入相关 C.货币供应量相关 D.货币收入相关 12、下列金融资产中,流动性最差的是(D)。

A.短期商业贷款 B.公司债券 C.长期商业贷款 D.银行固定资产 13、我国现行商业银行组织形式属于(A)。

A.总分行制 B.单一银行制 C.集团银行制 D.连锁银行制 14、实际利率为负,则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B)。

A.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 B.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 C.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 D.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15、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这类贷款称为(D)。

A.正常类 B.次级类 C.损失类 D.关注类

16、证券公司代理客户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证券交易,从中赚取佣金的业务是(C)。 A.包销业务 B.助销业务 C.经纪业务 D.自营业务 17、在费雪看来,货币流通速度可假定为(C)。

A.趋于下降 B.趋于上升 C.不变 D.随周期波动

18、若今后五年中,每年中的1年期利率预期分别是5%、6%、7%、8%,9%,5年期债券的流动性升水为1%,按照流动性升水理论,则五年期利率应为(A)。 A.8% B.7% C.7.25% D.8.25%

19、说某人一月支出为900元,债券每次交易手续费为0.16元,债券利率为8%。则最佳现

金持有额应为(B)。

A.30元 B.60元 C.160元 D.100元 20、非银行公众向央行出售100元债券,并将所得支票存放在当地银行,最终的结果是(A)。 A.央行负债增加100元准备,商业银行负债增加100元存款 B.央行负债减少100元准备,商业银行负债减少100元存款 C.央行资产减少100元债券,商业银行资产增加100元准备 D.央行资产增加100元债券,商业银行负债减少100元准备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货币制度的内容包括(ABCE)。 A.确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材料 B.确定本位货币的单位

C.确定不同种类的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方法 D.确定货币的价值

E.确定本国货币的发行准备和对外关系 2、货币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有(ABDE)。

A.大额可转让存单 B.长期政府债券 C.同业拆借 D.商业票据 E.银行承兑汇票 3、一国价格水平上涨,将会导致国际收支(B),该国的货币汇率(D)。 A.顺差 B.逆差 C.上升 D.下降 E.不变 4、利率的风险结构受(ACE)影响。

A.违约风险 B.预期利率 C.税收因素 D.时间的长短 E.证券的流动性 5、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有(ACD)。

A.国家开发银行 B.中国建设银行 C.进出口银行 D.农业发展银行 E.农村信用合作社 6、《巴塞尔协议》将银行资本划分为(AC)两档。

A.核心资本 B.公开准备金 C.附属资本 D.未公开的准备金 E.资产重估准备金 7、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ACD)。

A.交易性动机 B.储藏性动机 C.预防性动机 D.投机性动机 E.投资性动机

8、从世界金融发展历史看,银行业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央银行产生之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ABCD)。

A.银行券发行问题 B.票据交换问题 C.最后贷款人问题 D.金融监管问题 E.货币调控 9、紧缩的货币政策实施的手段主要包括(ACD)。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降低存贷款利率 C.提高再贴现率 D.央行出售政府债券 E.增加公开市场的货币投放 10、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ABCE)。

A.物价稳定 B.充分就业 C.经济增长 D.贸易顺差 E.国际收支平衡

三、判断题(10分)。

1、货币的出现可以较好地解决因物物交换时要求“需求的双重偶合”而产生的交易成本。(√)

2、直接融资就是指不通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而直接进行的融资活动。(×) 3、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也下降。(×)

4、我国1990年代初曾发生通货膨胀,此时人民币是相对于股票、房产等其它资产较好的贮藏手段。(×)

5、分割市场理论认为,一般说来,投资者更偏好期限较短的债券,故典型的收益率曲线向

上倾斜。(√)

6、凯恩斯认为,交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货币需求均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7、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不仅通过利率渠道直接起作用,更通过耐用消费品、房产等实物资产需求增加直接引起产出增加。(√)

8、由于费雪和古典剑桥经济学家的货币需求方程式相同,故他们的理论相同。(×) 9、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短期内是不成立的,但在长期中可以成立。(×) 10、存款准备金这一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四、计算题(10分)。

1、某银行的发放了100,000元的贷款,该笔贷款按年计复利,两年后该笔贷款的偿还额为121,000元。问该笔贷款的到期收益率为多少?(4分) 解:到期收益率为10%。

2、假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了10000元的贴现贷款,如果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每家银行都希望持有10%的超额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漏损率为20%,那么: (1)存款乘数为多少?银行体系最终将创造出多少存款?(3分) (2)货币乘数为多少?(3分) 解:(1)存款乘数为:2.5。

银行体系最终创造的存款为:25000元。 (2)货币乘数为:3。

五、名词解释(20分)

1、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指因为当利率低至最低点时,人们会一致认为利率将迅速上升,此时持有债券会因债券价格下跌而蒙受资本损失。于是,人们在此时普遍要以货币形式来持有全部资产,而不以债券形式持有全部资产。此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并不能使利率降低,因为利率已经低到极点,预期利率会上涨。因而增加的货币存量都被自愿贮存了,货币需求成为完全弹性,犹如无底洞一般,流动性陷阱的名称即由此得来。 2、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

一国实行何种利率政策,是管制还是市场化,与其经济发展现实密切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大多数国家的利率政策都经历了一个政府管制到市场化的过程。在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为了实现某种经济计划或产业目标,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实行了低利率管制政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尤其是经济体系走向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这种低利率管制政策的弊端日渐凸现。从80年代初开始,许多国家都积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不例外,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应是价格“明显、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表示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 4、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首脑,在制定实施货币政策、调控监管一国金融时具有相对自主性。

一般而言,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保持应遵循这样两条基本原则:一中央银行应以一国客观经济目标为出发点制定货币政策,从事业务操作;二中央银行应按照金融运行规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规避政府短期行为的干扰。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一般具有以下几个内容: 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稳定货币。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应由中央银行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自行决定发行数量、时间、地区分布及面额比例等,不搞财政发行。

独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独立掌握货币政策制定实施权,一国政府应充分尊重中央银行的意见,确保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发挥有效作用。

独立监管、调控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应在国家法律授权、保障下,对一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管调控,确保整个金融活动在货币政策要求引导下正常进行。 5、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即中央银行为谋求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而对货币供给量、信用量所使用的调控手段。它们包括: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它货币政策工具。

六、论述题(20分)

1、论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经营管理方法,并联系实际浅谈如何进一步建立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10分)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包括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追求赢利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是改进服务、开拓业务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因此这一原则占据核心地位。流动性问题,即清偿力问题,是指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方面要求的能力,它对银行的经营至关重要。因此,为了保持流动性,银行在安排资金运用时,一方面使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必须力求负债业务结构合理并保持自己有较多的融资渠道和较强的融资能力。安全性原则,是指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银行经营中,自有资本比重很小,主要依靠吸收客户存款或对外借款用于贷款和投资,因此安全性也很重要。三原则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一般而言,安全性与流动性是正相关的,但它们与赢利往往有矛盾,因此银行要从现实出发,统一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寻求最佳组合,这涉及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问题。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历经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三阶段。

资产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传统管理方法,它着重于资产管理,尤其是流动性方面。负债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当然它也存在明显缺陷:提高了银行融资成本,增加了经营风险,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两方面加以对照及作对应分析,围绕所谓缺口或差额,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在某种特征上的差异,达到合理搭配。它的手段有:利率敏感性差额管理法,期限管理法。

我国商业银行应加紧建立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第一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尽快提高市场风险计量水平。第二步,逐步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对市场风险实行相对集中管理。第三步,重组管理架构,健全管理流程,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

2、运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我国近年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效应及其改革方向。(10分)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影响中介目标进而实现最终目习标的途径和过程的机能。至于采用哪些政策手段更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其过程和机制的有效性如何,在西方有不同的理论和立场,主要有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主张传导过程中的主要机制或主要环节是利率。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或调整必须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能使投资及总支出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总收入的变化。即M→r→I→E→Y,式中:E表示总支出,Y表示总收入。其中,特别强调利率的变化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最后影响社会总收支的变化。

货币学派则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并不起重要作用,而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具有真效果。这种主张认为,增加货币供应量在开始时会降低利率,但不久会因货币收入增加和物价上涨而使名义利率上升,而实际利率则有可能回到并稳定在原先的水平上。他们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即:M→E→Y。

(2)货币政策的效应是指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是货币政策经过传导于经济过程之后的必然结果。但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效应是一种综合结果。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主要有: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流通速度、微观主体预期、社会政治团体的利益。衡量货币政策效应,一是看效应发挥的快慢,二是看发挥效力的大小。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开始公布MO(流通

中的现金)、M1(狭义货币)和M2(广义货币)三个层次的货币量指标。1996~1997年期间,中央银行采取的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进行了有效控制,基本上实现了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1998年开始,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步入通货紧缩状态,中央银行又转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保持高于GDP增长率的10个百分点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在实践中也大致达到了这一预期目标。这说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是合理的、适度的,也验证了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和可控性。但是,这期间并没有导致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合理增长,一些需要发展的部门、行业和企业仍旧筹资困难,微观经济起色不够理想,从而引起了关于对其相关性的怀疑。在货币供应量充足的情况下仍旧难以解决这些问题,表明我国目前的货币传导机制不够健全。

(3)我国的货币传导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利率市场化程度低;票据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再贴现政策的传导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货币市场不能满足以公开市场为主要操作手段实行间接调控的需要;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相关性受到质疑。这些问题制约了货币政策效应,需要通过改革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供选择的改革措施包括:①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以再贴现率为基准利率、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②加快货币市场的基础建设,逐步建立发达的同业拆借市场和票据市场。③利率市场化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放弃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改为以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