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23:40: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 . . .
《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及校风等属于( D ) 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学媒体 D、教学环境 2、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B )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桑代克建立教育心理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作为一个(B ) A、动物的存在 B、生物的存在 C、物的存在 D、意识的存在 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D )
A、弗洛依德 B、冯特 C、华生 D、桑代克 1-4:DBBD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控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时期是(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3、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 A、信任感 B、自主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4、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 )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经验型的抽象思维 D、理论型的抽象思维 5、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 ) A、6、7岁一11、12岁 B、8、9岁一12、13岁 C、11、12—14、15岁 D、14、15—18岁
6、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 ) A、定势 B、最近发展区 C、学习迁移 D、学习准备
7、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 ) A、成熟期 B、关键期 C、学习期 D、高原期 8、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9、“发展危机”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 D、布鲁纳
10、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1、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1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称为(A、定势 B、最近发展区 C、学习迁移 D、学习准备
1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认知发展主要是( ) A、感觉和知觉分化 B、感觉与动作分化 C、动作与语言分化 D、形象与表象分化 . . . WORD可编辑 .
) . . . . .
14、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15、根据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儿童的认知方式可以分为( )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1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 ) A、比奈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奈量表 C、瑞文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7、人格的核心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世界观 18、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 B、维果茨基 C、奥苏伯尔 D、布卢姆 19、韦氏量表主要包括两个分量表,即( )
A、智力量表与情绪智力量表 B、言语量表与操作量表 C、言语量表与空间知觉量表 D、数理逻辑量表与操作量表 20、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儿童,处于(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2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是( ) A、人格 B、性格 C、认知风格 D、态度
22、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 ) A、性格 B、认知风格 C、学习策略 D、定势
1-5:CBDCC 6-10:DBBCC 11-15:CDBBB 16-20:ACDBB 21-22:AB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
1、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称为( ) A、心理发展 B、学习 C、迁移 D、适应
2、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动作技能 D、言语信息 3、“先行组织者”实质上是指( )
A、教师 B、研究者 C、引导性材料 D、已有的认知结构
4、强化可以增强刺激-反应的联结,不强化则会削弱,这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消退律 5、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D、巴甫洛夫 D、苛勒 6、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 A、图表 B、新知识 C、认知框架 D、以上都对
7、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一个联结的失用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这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消退律
8、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对内调控的能力是(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动作技能 D、言语信息 9、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 )
A、布卢姆 B、斯金纳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10、通过撤消厌恶刺激(惩罚)而使行为发生概率提高的方法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撤除 . . . WORD可编辑 .
) . . . . .
11、消退实质上是一种(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无强化 D、替代强化 12、通过施加厌恶刺激而使行为发生概率降低的方法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撤除 13、苛勒认为学习的实现是通过( )
A、尝试错误 B、顿误 C、同化 D、意义建构
14、儿童能运用语言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 ) A、动作表征 B、符号表征 C、映像表征 D、表象 1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 A、机械的接受学习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机械的发现学习 D、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16、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是( ) A、学习准备 B、定势 C、最近发展区 D、先行组织者 1-5:BACAC 6-10:CBBCB 11-15:CCBBB 16:D
第四章 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
1、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 A、学习准备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诱因
3、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 A、期待 B、归因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4、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是( )
A、弗洛依德 B、华生 C、马斯洛 D、罗杰斯
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这一方法称为(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 ) A、动机 B、需要 C、诱因 D、环境
7、个体努力克服障碍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称为( ) A、动机 B、期待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8、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结果期待 B、成就动机 C、自我效能感 D、需要
9、个体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 )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0、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 ) A、安全的需要 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个体把成功或失败归时于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这分别属于( )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 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12、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 A、马斯洛 B、布卢姆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1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 )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 . . WORD可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