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0:18: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1

一、填空题:

1.标志分为 和数量标志。

2.根据指标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与 。 3.调查误差按产生原因分为登记误差和 。 4.统计分组的结果取决于分组标志和 。

5.某专业一年级有两班,甲班26人,乙班24人,一次英语考试甲班平均70分,乙班平均80分,则该年级平均成绩为 。

6.测定长期趋势最常用的方法是 。

7.在?=0.01水平下,r通过检验称为相关关系 。 8.样本1、2、5、8、9的方差是 。 9.统计指标由指标名称与 构成。 10.变量分为连续型变量和 。

11.根据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分为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12.若X~N (1,4),?(0.5)?a,则P (1

16.质检部门检查我国国产空调的质量,调查对象是 。 17.同时掷2颗骰子,点数之和为3点的概率是 。

18.两种水果分别为2元/斤、3元/斤,李小姐各买1元,则其买得的水果价格平均为 。 19.在统计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称为 。 20.原假设为“?1=??2=??3”,则备择假设是 。 21.统计测量的前提是事物的 。

22.若y = ?0 + ?1x1 + ?2x2,样本容量为10,R 2=0.8,则F= 。 23.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 。 24.数列3、6、8、5、6、10、8的众数是 。

25.国民收入中消费额和积累额的比例为1:0.4,这是 相对指标。 26.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 和 两大因素的影响。

27.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 和 所决定的。 28.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态不同分为 和 。 29.结构相对指标是 与 之比。

30.用来反映回归直线代表性大小和因变量估计值准确程度的指标称 。 31.峰度是指次数分布曲线顶峰的 ,是次数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 32.变量按其取值的连续性可分为 和 两种。

33.变量数列中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称 ,各组单位数占单位总数的比重称 。 34.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和 两种。

35.统计模型中除了用数学方程表示现象的基本关系式外,还应具有 与 两项要素。 36.普查的对象主要是 现象,因而要求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 。 37.从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对应关系来看,标志通常与 相同。

38.研究某市居民生活状况,该市全部居民便构成了 ,每一家庭的收入是 。 39.用水平法求平均发展速度本质上是求 平均数。

40.对一个确定的总体,抽选的样本可能个数与 和 有关。

二、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估计量优劣标准的是( )。

A.无偏性 B.一致性 C.有效性 D.同质性 2.测量人的身高、体重、年龄可用(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3.当?3 = 3时,次数分布曲线为( )。

A.正态 B.平顶 C.尖顶 D.右偏 4.当?4 = 2时,次数分布曲线为( )。

A.正态峰度 B.平顶峰度 C.尖顶峰度 D.无法判断 5.E(S2)??2对应的估计量优劣标准是( )。

A.无偏性 B.一致性 C.有效性 D.同质性 6.对于右偏态有下列结论( )。

A.M0?Me?X B.Me?X?Mo C.X?Mo?Me D.X?Me?Mo 7.对于左偏态有下列结论( )。

A.X?Me?Mo B.Me?X?Mo C.X?Mo?Me D.M0?Me?X 8.在相同或近似相同时点上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

A.截面数据 B.品置数据 C.时点数据 D.时间序列数据 9.( )认为不论是物量总指数还是价格总指数,同度量因素都固定在基期。 A.综合指数 B.派氏指数 C.费雪理想指数 D.拉氏指数 10.可以测量人的身高、体重、年龄的尺度是(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11.某公司2005年6月销售额为10万元,此指标属于( )。

A.时点指标 B.质量指标 C.实物指标 D.价值指标

2

12.若X~N (5,3),则P(X<10)=( )。

A.0.0478 B.0.9484 C.0.9522 D.0.9044 13.人的身高、体重、年龄可用( )去测量。

A.定类尺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14.算术平均数X,几何平均数XG与调和平均数XH的大小关系是( )。

A.X?XG?XH B.X?XH?XG C.XG?XH?X D.XH?X?XG 15.若X~N(9,4)则其标准差为( )。

A.2 B.3 C.4 D.9 16.统计测量的前提是( )。

A.统计尺度 B.主观能动性 C.可操作性 D.事物的差异性 17.箱中有17个黑球与3个红球,随机取出1个球的颜色的概率为( )。

A.P (X=红球) =1/3,P (X=黑球) =1/17 B. P (X=红球) =0.85,P (X=黑球) =0.15 C.P (X=红球) =1/17,P (X=黑球) =1/3 D. P (X=红球) =0.15,P (X=黑球) =0.85 18.下列各关于调和平均数计算式中,正确的有( )。

?xfA.

?fiiif? B.

?xfii C.

i?f1?xfii D.

i?f1?xfii

i19.一元线性相关的相关系数取值范围( )。

A.[-1,1] B.(-1,1) C.(0,1) D.[0,1] 20.用来测量集中趋势的包括( )。

A.峰度 B.偏度 C.离差 D.众数 21.用来测量离中趋势的包括(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变异系数 22.在计算质量指标指数时,拉式公式中选择的同度量因素是( )。

A.报告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数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基期质量指标 23.在品质相关中一般有( )。

A. τxy < τyx B. τxy > τyx C. τxy = τyx D. τxy ≠ τyx 24.总体各单位中标志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为( )。

A.组距 B.组中值 C.全距 D.平均值 25.抽样平均数的平均差E(x)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关系是( )。

A.平均差E(x) < 总体平均数 B.平均差E(x) = 总体平均数 C.平均差E(x) = 总体平均数 D.平均差E(x) > 总体平均数/n 26.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服从或近似服从( )分布。

A.超几何分布 B.二项分布 C.泊松分布 D.正态分布 27.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 )。

A.该数列众数等于均值 B.该数列众数等于中位数 C.该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D.该数列无众数 28.当各个变量值大小不等时,计算的( )。

A.调和平均数最大 B.算术平均数最大 C.几何平均数最大 D.不一定 29.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A.抽样调查 B.全面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30.对于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变量建立的直线回归方城Y=a+bx中,回归系数b( )。

A.显著不为0 B.肯定是正数 C.肯定为负数 D.可能为0 31.反映变量数列的集中趋势的是( )。

A.平均指标 B.时点指标 C.总量指标 D.时期指标 32.反映个体事物动态变化的相对数指标叫做( )。

A.综合指数 B.总指数 C.个体指数 D.定基指数 33.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 )。

A.质量指标 B.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34.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

A.样本平均误差 B.抽样极限误差 C.可靠程度 D.概率度 35.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数值平均数通常是各不相同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

A.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D.没有关系

36.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所形成的集合,称

为( )。

A.总体 B.总体单位 C.客体 D.对象集

37.每个总体单位都具有不变标志与可变标志。如:2007年末某市职工总体中有工业职工180万人,则

不变标志是( )。

A.职工 B.该市的职工 C.工业部门 D.职工年龄 38.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中,最常用的是(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39.某单位有5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这是( )。

A.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 B.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 C.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

40.某地区商品销售额增长了5%,商品零售价格平均增长2%,则商品销售量增长( )。

A.7% B.10% C.2.94% D.3% 4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 )。

A.权数本身数值的大小 B.标志值本身数值的大小

C.权数是否相同 D.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 42.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