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对中学生素质的作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21:16: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美术教育对中学生素质的作用

论文摘要: 美术教育是人文素质培养的一种有效手段,美术作为教育的一种媒介,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强化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美术教育在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证明它是其它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 美术史一种造型艺术,,他通过构图,造型,设色等表现手法,创造形象,给人以美感。美术对人的教育是通过各种美术形象打动人的灵魂。因此要重视和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中的作用。

一、美术教育在对学生审美情趣上的重要作用

人是社会的人,因此,只有人对生活、社会、自然具有欣赏、感受美的能力,才有生命的意义。阿恩海斯指出:“生活的唯一意义便是对生活本身最充实、最纯粹的体验。艺术是我们所能得到的完成生活使命的最有利的工具之一,如果不让人得到这一利益,实际上就是对他的剥夺。”的确,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种魅力,使人在欣赏时完全陶醉,整个心情、精神都非常愉快和满足。这种魅力或特殊的美感作用,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有内在美,这种内在的美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感能力,而美感教育的最先途径是通过训练人的感觉器官开始的,或者是首先应该培养人的审美“眼光”,以审判的眼光改变视觉态度。审美能力,是人的素质发展的核心。在新阶段倡导素质美术教育,对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美术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的一段表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质”。众所周知,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关注的对象是不同的。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物,人文科学则更关心人。所谓人文性涉及人的生存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知、情、意、人格都是其中的内涵。人文性质更多地是由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蕴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所以引导学生关注美术知识、技能与人的情感、价值观、个性、生存状态等关系,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的变化现象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美术课程所阐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人文教育出发,从不同侧面,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中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中学美术教育对对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 审美能力就是人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到处存在着美与丑、对与错的对比。大学生正处在豆蔻年华,感情自然而纯真,对世界的美丽与美好的事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求,但对社会一些对立变化认识还是很肤浅,所以高校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教育就显的尤其重要。美术是视觉形象的艺术,美术教育就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思想冲击,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利用艺术的感染力,感召力,观尽大千世界中的艺术精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美的本质,美的真谛。运用直观教具,范画,录像,幻灯等,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视觉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在美术欣赏课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方能产生情感共鸣。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语、文字所无法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去触摸。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

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另外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心情郁闷,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通过美化育人环境,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美术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1、在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方面,美术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观察是认识绘画对象的主要途径,只有在正确观察和认识绘画对象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表现对象。在美术教学中,任何一种课业形式(临摹、写生、创作、欣赏等),都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并且还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帮助观察。所以这在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 、美术教育在记忆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学习绘画时的观察不是一般的观察(看看),而是有目的的观察,在观察的同时要求产生记忆,绘画中的记忆,是形象记忆中的视觉记忆,也就是由直观得来的物象形态大小、色彩、空间、表情等的“识记”、“保持”、“恢复”。由于美术教学中运用的是直观、形象的教材,运用的方法又是反复的观察比较和描绘,眼、脑、手并用,这样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就比较深。“保持”就牢固,“恢复”也就更容易。所以绘画在对学生记忆的培养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美术教学中的速写、写生、默写、记忆等的练习,更是培养学生形象记忆的好形式。

3、美术教育在对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学习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观察和记忆仅仅是头一步,接着就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将绘画对象在纸上具体生动表达出来,这个想像力就是把第一步观察,记忆的东西,加进自己的情绪,思想、表达习惯、性格倾向等,变成具体的提炼过的形象。奥地利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齐泽克说:“儿童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有成人达不到的更大更强的感受性。”按照这一观点,教师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随想创造,这样会使学生想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得到提高。想像能力的提高是思维能力的强化,是创造能力得以生存和增强的必要手段。 四、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的作用

人格不是在独立的空间中发展的,而是在—定条件和环境中形成并发展,它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中,在其中生长并在这种种社会关系中形成。人格塑造最主要的就是人的整体素质优化。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积极地与社会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中学生人格塑造必不可少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应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努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中学美术教育有气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观念,培养其全面的发展等。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学科,充分吸收艺术和其相关科目的内容和方法,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因为美术有着自身的个性特征,美术教育应把学生作为主体和中心,发展学生健康全面的人格。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最终使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更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绘画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从而使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美育实施的关键途径就是美术教育,它是完善人格得以成立的基础。人格的完善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或者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完满和充实,即提高人的心理生理素质,发展智力、品格、情操、体魄,使之成为能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从事改造世界的新人。健康全面的人格应拥有三种心理结构:认知、伦理和审美。其中,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就是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什么是审美心理结构?就是说教师运用优秀的艺术作品,教育学生学会结合自然美和社会美来欣赏和体会其中的美感,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创造体验美,使各种心理能力都能有一定的提高,构成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的独特的心理结构。所以美术教育主要是对学生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

调,使他们在自由、平等、和谐、互助的状态中,自主吸取所需能量,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透彻的理解能力及艺术的创造力。建构平等、和谐、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最终实现完美人格的塑造。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报美术教育引用到德智体美劳当中去。中学美术教育在对中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能力培养和人格发展重要的作用,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艺术概论》 《教育学》 《教育论文集》

《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浅析》减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