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共鸣与音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6:28: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歌唱共鸣与音质

作者:谭爱华

来源:《知识文库》2016年第04期

歌唱是人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一门艺术,它是通过呼吸调动身体的协调运动,使之各个共鸣腔体产生共振,发出优美且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歌唱的音色是任何乐器都无法与之相媲美的。当歌手对自己的“乐器”调节到最佳状态时,就会产生共鸣腔体的协调振动。歌唱共鸣不仅可以扩大音量,而且与歌唱音质之间有着紧密关系。如形容声音“太白”、“太直”、“太亮”或形容声音“圆润”、“柔和”、“干净”“饱满”都是由于运用共鸣腔体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声音色彩,从而出现不同的音质、音色。

何为共鸣?共鸣是指发声物体由于共振而发生的物理现象。歌唱中的共鸣是歌唱者的发声器官在呼吸及有关歌唱肌肉的相互运动协调下发生振动,产生的泛音。音质的优劣首先取决于振源体——声带及喉腔的结构,其次,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共鸣腔体的振动符合歌唱的最科学的振动原理。

一、胸腔共鸣与音质

歌唱中的胸腔共鸣是指在歌唱的状态下,喉头在打哈欠的状态下自然下放,这时喉头下方的空气挤压声带会并拢发出声音,尤其是演唱低音时会感觉到上胸部的振动,这就是胸腔共鸣。唱低声区时,胸腔共鸣的运用非常重要,它所展现的声音音质是浑厚且有力。 二、头腔共鸣与音质

歌唱中所指的头腔共鸣的位置是在鼻腔的上面,它是打开鼻咽腔所产生的共鸣,歌唱时,首先要打开喉咙,同时打开腔体,软腭抬起,后咽壁充满张力,为获取头腔共鸣建立起“声道”。声音进入头腔后会产生泛音,头部、眉骨及眉心处会有轻微振动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下发声,声音就会明亮集中。

头腔共鸣靠的是鼻咽腔中咽壁的力量与软腭的力量,两者能控制进入鼻腔的声音方向,调节声音合理的进入头腔,从而形成良好的头腔共鸣。 三、鼻、咽腔共鸣与音质

鼻咽腔由颅骨和软腭两大部分组成,唱歌时,将软腭抬起,形成穹形,使气息在鼻腔和鼻咽腔内组成共鸣空间,通过调节软腭使鼻咽腔形状发生改变,使音质也发生变化。通过调节鼻咽腔能获得不同的音质,所以声乐学习者会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寻找最佳的歌唱状态,寻求最好的音质。为了获得最佳的音质,歌唱者在放松下颌的状态下,将颌关节充分打开,这样声音就轻松自如了。哼鸣练习比较适合于获得鼻咽腔共鸣,因为哼鸣练习能使软腭中部产生振动,而软腭中部充分振动能获得较好的音质。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讲,“后面竖起来唱”“后面像有一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管道”都是在强调后咽腔的共鸣作用。口腔中的软腭是起着振动作用的,这个振动是由小舌负荷输入的,由于上腭的振动,使进入头部强力的空气也跟着喉头发出的音的频率而振动起来,也就发出了共鸣的声音。

以上所谈的三个共鸣腔体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是一个相互可协调的整体,经过多年的声乐教学发现,要想获得最佳的音质就要将身体放松,尤其是舌、颈及胸部肌肉,然后是喉位下降,将软腭抬起。声乐教师尤其要注意歌唱者的面部肌肉、舌头、颈部、胸部及情绪有没有紧张的情况,还有下颌是否有前伸的动作,这些都是影响音质的因素。 四、歌唱共鸣练习法

鉴于如上所述歌唱共鸣会直接影响音质这个问题,笔者在多年声乐教学中总结了十种练习方法来辅助发声练习时使用,以期使学生尽快的找到最好的歌唱状态,达到最佳音质。 1.哼鸣法:这一练习能使歌唱者获得良好的面罩共鸣,能够美化歌唱者的音质。哼鸣时,感觉像擤鼻涕一样,这时横隔肌与丹田自然对抗,得到呼吸支持。哼鸣法可根据不同人的发声习惯,有开口练习和闭口练习两种,但都要注意哼鸣的位置要在眉心处。

2.打嘟法:打嘟时首先要打开喉咙,深吸一口气,然后腹部横膈膜有所控制的用均匀的气息轻轻吹动放松的嘴唇,使嘴唇在呼吸的吹动下持续振动,从而发出连续不断的“嘟”声。这一练习能有效的缓解胸部、喉咙的紧张状态,并且能锻炼出膈肌和两肋对气息的均衡控制力,最关键的是打嘟法能把面罩唱响,获取面罩共鸣。

3.吹纸法:将一张薄纸放在脸上,深吸一口气,使劲吹动纸张,使纸张震动,发出响声,也可用母音进行吹纸练习。应注意的是,纸张要贴住脸或双唇,方能震动,吹动越响,说明面罩共鸣得到越好。当纸能吹响时,可以将纸拿下,用吹纸的感觉来演唱母音,这是获取面罩共鸣的一种很好办法。

4.翘唇法:将双唇翘起,如小鸟张开的嘴巴,演唱时,用一只手套住翘起的双唇,双唇积极紧张,用手套住嘴的目的是为了让声音集中,所以演唱时应注意手一定要保持圆形套住翘起的双唇,这种翘唇法能使声音保持集中,能把面罩唱响。

5.面壁法:面壁法是通过声音的反馈,辨别声音的正误,获得面罩共鸣的一种办法。演唱者将身体放松,直立于墙壁前约10公分的距离,把脸贴住墙壁,深吸一口气,用力往墙面上唱。感觉能把墙面唱响后,可站直并保持这种状态继续练习,即可得到面罩共鸣。

6.拍嘴法:演唱时将一只手均匀、有节奏的拍打嘴唇,努力送气,唱响声音,即可得到面罩共鸣,这种方法可做渐强渐弱练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上六种发声练习法希望能为声乐学习者们提供一些帮助,每个歌唱者的身体结构不同,而且每个人对演唱方法的理解层面也不尽相同,所以,这十种练习法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也是因人而异,声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练习达到最佳的演唱状态。 一个人共鸣腔体的运用或音质改变的潜力很大,它是由一个人的骨性结构和发声器官的生理特征决定的,很多学生和歌手没有意识到通过精细的调整和刻苦的训练,自己的音质是可以改善的。本文中讨论的共鸣腔体与音质,能够方便声乐学习者结合自己的歌唱腔体找到属于自己的音色,从而避免一味的模仿。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