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山育林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6:55: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此时期影响幼苗生长发育的外界因子主要是土壤水分、养分和气温。据观察在此时期有些树种幼苗的生长出现两个以上速生阶段,一般第一阶段在7月上旬左右,这时幼苗已具有较发达的根系,能充分供应幼苗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地上部分生长较旺,一般都出现侧枝。此时气温适宜,所以生长迅速.但当气温逐渐增高进入炎热而干旱的夏季时,则出现生长停止的现象。到夏末秋初,雨季过后即8月中旬左右,气温稍有下降,土壤水分供应充足,则又出现第二次速生阶段.如在干旱炎热时期,加强灌水等养护措施,可消除因气温过高等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引起的生长速度暂缓现象。也有些树种在速生暂缓期根系生长最快。

(四)苗木硬化期

从幼苗的速生阶段结束,到进入休眠落叶为止,称为苗木硬化期。

1.苗木硬化期的生长特点 这时期幼苗生长缓慢,最后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此时期幼苗的高生长一般仅为年生长量的5%左右。在苗木硬化期初期,高生长已不显著,但其茎干粗生长仍在继续,当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时,通常根系的生长仍延续一定时间。这时期幼苗的形态也发生变化,叶片逐渐变红、变黄而后脱落,同时幼苗也木质化并形成健壮的顶芽,以提高越冬能力。

41

2.苗木硬化期的持续时间 因树种和品种不同而异,同一树种或品种,环境条件不同也不相同。另外,播种期的早晚、催芽与否、覆土厚薄、以及土壤水分、温度等条件都会使持续时间发生变化。大多数树种硬化期的持续时间为6~9周。

二、留床苗的年生长发育特点

凡在上年育苗地继续培育的苗木(包括播种苗和移植苗等),称为留床苗,又叫留圃苗。2年生和2年生以上的播种苗的年生长特点与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特点是不同的。它们表现出春季生长型或全期生长型两种生长类型。这两种类型苗木的高生长期相差悬殊。留床苗全生长过程可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和苗木硬化期3个时期。

(一)生长初期

生长初期是从冬芽膨大时开始,到高生长量大幅度上升时为止。

生长初期,苗木高生长较缓慢,根系生长较快。春季生长型苗木生长初期的持续期很短,约2~3周即转入速生期;全期生长型苗木的生长初期历时l个多月至2个月左右。因生长初期对肥、水比较敏感,北方早春土壤中的氨态氮常感不足,故应早追氮肥。磷肥要1次追够。对春季生长类型苗木更应早追氮、磷肥,并及时进行灌溉和中耕除草,注意防治病虫害。生长初期需要适宜光照 。

42

(二)速生期

全期生长型苗木的速生期是从苗木高生长量大幅度上升时开始,到高生长量大幅度下降时为止。春季生长型苗木到苗木直径生长速生高峰过后为止。

留床苗的速生期也是地上部分和根生长量占其全年生长量最大的时期。但2种生长型苗木的高生长期相差悬殊。春季生长型苗木高生长速生期的结束期到5.6月。其持续期北方树种一般为3~6周左右,南方树种为1~2个月左右。春季生长型苗木速生期的高生长量占全年的90%以上。高生长速度大幅度下降以后,不久苗木高生长即停止。从此以后主要是叶子生长,如面积的扩大,叶子数量的增加,新生的幼嫩枝条逐渐硬化,苗木在夏季出现冬芽。高生长停止后,直径和根系还在继续生长。直径和根系的生长旺盛期(高峰),约在高生长停止后1~2个月左右。

全期生长型苗木速生期的结束期,北方在8月至9月初;南方到9月乃至10月才结束。其持续期,北方树种为1.5~2.5个月左右,南方树种约3~4个月。全期生长型苗木的高生长在速生期中,有2个生长高峰。少数树种会出现3个生长高峰。

速生期苗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1年生苗相同。所以育苗技术要点可参考1年生苗。对于春季生长型苗木,因高生长的

43

速生期短,在肥、水管理方面应有所不同。在高生长速生期施氮肥1~2次。高生长结束后,为了促进苗木直径和根系生长,可在径、根生长高峰期之前追氮肥,但追施量不要太多,以防秋季二次生长影响苗木木质化。要保证水的供应。春季生长型苗木的高生长速生期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正值春旱。为了促进苗木高生长,必须及时进行灌溉。两种生长类型的苗木在速生后期都要及时停止灌溉和施氮肥。

(三)苗木硬化期

留床苗硬化期是从苗木高生长量大幅度下降时开始(春季生长型苗木从直径速生高峰过后开始),到苗木直径和根系生长都结束时为止。

两种生长型的留床苗到硬化期的生长特点也有不同。例如,春季生长型苗木的高生长在速生期的前期已结束,形成顶芽。到硬化期只是直径和根系生长,且生长量较大。而全期生长型苗木,高生长在硬化期还有较短的生长期,而后出现顶芽。直径和根系在硬化期各有l个小的生长高峰,但生长量不大。硬化期的生理代谢过程,与l年生播种苗的硬化期相同。此期凡能促进生长,不利于木质化的措施一律停止。需要越冬防寒,如浇冬水等工作,宜在硬化期末进行。

三、出苗前圃地管理

播种后为了给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创造良好的条件,对播

44

种地要进行精心管理,以提高场圃发芽率。主要内容有覆盖保墒、灌溉、松土、除草等。

(一)覆盖保墒

1.覆盖的目的 播种后对床面进行覆盖,能起到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床面板结的作用;用塑料薄膜覆盖,还具有提高土温的作用;通过覆盖,可促使种子早发芽,缩短出苗期,并能提高场圃发芽率,增加合格苗产量。此外覆盖还具有防止鸟害的作用。

2.覆盖材料 覆盖的材料应就地取材,以经济实惠、不给播种地带来杂草种子和病虫为前提。另外覆盖物不宜太重,否则会影响幼苗出土。常用的覆盖材料有塑料薄膜、稻草、麦草、竹帘子、苔藓、锯末、腐殖土以及树木枝条等。

用塑料薄膜覆盖,要使薄膜紧贴床面,并用土将四周压实。幼苗出土时要及时在幼苗顶部将薄膜划一破口,口的大小以幼苗能露出薄膜为宜,同时要随时用湿土压实薄膜的出苗口,以防高温灼伤幼苗。在生长期内追肥、松土、除草等需打开薄膜时,要随开随压实。用其它覆盖物覆盖时,覆盖物的厚度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覆盖物的种类而定,如用草覆盖时,一般以使地面盖上一层,隐见地面为宜。

播种后应及时覆盖。

3.撤覆盖物 当幼苗大量出土(60%~70%)时,要及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