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3:12: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导入:了解诗人杜甫和“歌”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诗来纪念伟大诗人杜甫,也是我们河南伟大的诗人。我们先来了解唐朝诗人杜甫(出示课件),请大家自由读——
生:(读关于杜甫的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有1450余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他与李白合称“大李杜”。有《杜工部集》。
师:请默记一下杜甫的文学常识。分要点去记。(停了一会儿)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进一步体会杜甫伟大的人格。(教师板书课题)
师:我们了解一下题目中的“歌”(出示课件),请自己读一下。
生:“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七言体为主。“歌”的特点:放情长言,杂而无方。歌行名篇:《燕歌行》《琵琶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长恨歌》。
师:“歌”的特点是,请记在书上,叫“放情长言,杂而无方”,就是尽情地抒发感情,篇幅很长,不太受格律诗的约束,是自由活泼的。它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二、读出诗的意思
师:下面,请大家打开书,先把课文读一遍,自由地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生:读课文。
师:(出示课件:默读要求)请结合课下注释默读这首诗,记一记重点词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用笔画下来,和同桌、前后桌交流交流。(教师巡视)
生:(静静地读书)
师: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和同学交流一下。(生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来读这首诗。读得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带出点感情,就说明你读懂了诗的意思。袁玲玲——
袁:读诗:“茅屋……”
师:读得很流畅,有一个字,是“丧(sàng)乱”,读(sàng),“自经丧乱少睡眠”。 师:这首诗读懂没读懂呢?再考一考,请把这首诗分成四层,并说说这样分的理由。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学小声交流一下。
生:(讨论)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吧!(陈皇印举手)好,谢谢你!
1
陈皇印:第一层从开头到“下者飘转沉塘坳”,写秋天的一场大风把我屋上的三重茅被卷走了。第二层是“归来倚仗自叹息”,写的是群童抱茅入竹去。第三层是“长夜沾湿何由彻”,描写环境自己居住的环境。第四层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师:好!和他理解一致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请放下。大家的理解是有道理的。老师这样概括,请批注在书上:第一层写“狂风破屋”;第二层写“群童抱茅”,第三层写“雨漏难眠”,最后一层写“祈盼广厦”。(板书:分层概括)能够划分层次并概括出每层的意思,说明你读出了诗的意思。
师:下面我们来分层齐读这首诗,在每一节的后面稍停顿一下,我插入一句话,等我说完接着读。我读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生:齐读第一节。 师:这里写的是狂风破屋。 生:齐读第二节。 师:重点写群童抱茅。 生:齐读第三节。
师:杜甫一家遭受风雨的侵袭,长夜难眠。 生:齐读第四节。
师:(激情地范读)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写诗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怀和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
三、读出诗的意味
师:接下来我们要品析这首诗,读出诗的意味。什么叫意味呢?就是字里面、字背后的意思。我们采用两种方法来品析。第一种是批注法,批注法就是在书上圈画一个词句,分析其表达之妙。(出示课件:批注法)请大家自己读示例。
生:(读课件)
(1)“怒”:把秋风拟人化,写出秋风来势猛,声音大,力度强。读之如闻秋风咆哮。 (2)(2)“布衾多年冷似铁”这七个字充分表现了主人体物之妙,“冷似铁”三个字,写出诗人对“布衾”冰冷、坚硬的感受,“多年”却又道出了他与布衾撇不下的故旧之情。穷诗人杜甫,只有这样的布衾啊!
师:你看(1),抓住一个“怒”字来品析,“怒”写出了秋风来势猛,力度强,读起来就好像听到呼呼的风声,暗示茅屋被刮破的惨重。这是抓住一个词。也可以抓住一句话,看例(2),“布衾多年冷似铁”,那么这几个字就充分表现了主人公体物之妙,布衾给人“冷似铁”的感受。我们的被子盖在身上是暖和的,很舒服,那么杜甫的被子盖在
2
身上“冷”而“硬”,冰冷坚硬的感觉。“多年”,这个“布衾”使用了多年还不舍得把它扔掉,因为什么?
生:很穷。
师:写出他的穷困潦倒,穷诗人杜甫,只有这样的布衾啊!——这是我们抓住词句,进行批注,写一写其表达的内容,用词之妙以及它给你的阅读感受。
师:第二种方法(出示课件:换词法),自己默读一下。 生:(读课件): 茅飞渡江洒江郊 茅飞渡江满江郊
“洒”形象地写出茅草随风飞舞,然后又纷纷下落的情形;烘托诗人心碎、无奈的心情。
“满”虽能表现屋破茅飞之惨状,但给人以厚实的感觉,有点平庸。
师:“茅飞渡江洒江郊”中的“洒”换成了“满”。咱们看是“洒”好还是“满”好呢?好在什么地方?
生:“洒”好。它形象地写出茅草随风飞舞,然后又纷纷下落的情形;烘托诗人心碎、无奈的心情。
师:对!那“满”字呢?
生:虽能表现屋破茅飞之惨状,但给人以厚实的感觉,有点平庸。
师:换词法就是用一个词来替换原诗句中的一个词,通过比较揣摩用词之妙。好。下面,我们就实践这两种方法读出诗的意味,建议程度好的同学用第二种方法。请同学们开始做。找出一例,批注在书上,留下阅读的感受和思考。(教师巡视,学生批注。板书:品析词句。)
师:请同桌之间先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师:下面咱们在班上交流,(向朱梦影),请你来讲。 朱梦影:“忍能对面为盗贼”不能换成“竟能对面为盗贼”。 师:不能换成“竟”,请分析。
朱:“忍”写出了群童的顽皮,诗人无法追上他们的焦躁;“竟”写出了作者没有想到群童竟会欺负他,只有惊讶而已,没有无奈的意思。
师:“竟”侧重于表达“责怪”孩子的味道。“忍能对面为盗贼”侧重于写出杜甫面对着这帮孩子抱茅时的无可奈何。你换得好!(指向另一位同学)好,请你来!
刘曼:“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写出了环境的恶劣和作者的无奈,满屋是水,根本无法入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