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专练(必考知识点精讲):专题05 热和能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02: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05 热和能

考点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不同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现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扩散现象证明分子运动利用了转换法。

3.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所有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考点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越大,此外,内能还与物体质量、种类、结构、状态有关。

2.热传递: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物体各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热传递达到平衡时温度相同。

3.热量: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做功改变内能实质上是能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5.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1)温度是一个状态量,常用“是”、“物体的”等词描述。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但不一定是吸了热。

(2)热量一个过程量,不能离开热传递,常用“吸收”、“放出”等词修饰,不能用“有”、“含有”、“物体的”等词修饰。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过程。

(3)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常用“物体的”、“物体有”等词修饰。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考点三: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比热容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和放热能力。 种物质的比热容,其单位是J/(kg·

2.比热容的特性: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3.热量计算: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Q吸=cm(t-t0),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Q放=cm(t0-t)。 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质的比热容、物体质量和物体温度变化量的乘积决定,跟物体温度高低等无关。

②公式中,升高t ℃、升高了t ℃、降低t ℃或降低了t ℃对应的是温度的改变量,而升高到t ℃或降低到t ℃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度。

4.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1)制冷剂:如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水来冷却。

(2)散热剂:如在寒冷的北方让水经过散热器放出较多的热量。 (3)调节气温:如三峡水电站建成后,水库周边地区“冬暖夏凉”。 并非所有的跟水有关的应用都应用了水比热容大的这一特性。 考点四:热机

1.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叫热机,其工作原理图是 化学能 机械能

2.热机的工作过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两圈,对外做功一次,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只有做功冲程是靠燃气推动活塞做功的,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考点五:热机的效率

1.热值: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其单位是J/kg(或J/m3),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mq。热值反映了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本领的大小。

2.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它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

3.热机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各种热损失;减少机械磨损消耗的能量。

4.热机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燃料燃烧做功

――→ 内能 ――→

考点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的转化是通过物体做功来实现的。能的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发生了改变。能的转移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3.能量守恒定律不同于机械能守恒定律。所有的能量转化和转移过程,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而机械能守恒是有一定条件的。

考点一 分子热运动

【典例】(2018?南通)“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其利用的物理知识是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是运动的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了解情况,需要结合具体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并掌握用物理语言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

【跟踪练习】

1.(2018?郴州)关于分子运动理论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端午节粽子飘香,是扩散现象

B.盐放到热汤里,“化”得更快一些,说明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答案】D

【解析】A、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分子扩散约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所以盐放到热汤里,“化”得更快一些。故B正确;C、50ml的酒精和50ml的水混合之后,总体积小于100ml,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水分子与酒精分子相互进入对方分子间的空隙,从而使总体积变小。故C正确;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同时液体分子之间也存在引力。故D错误。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