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高校教师的使命与从业之本(2014)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14:37: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立德树人”——为师之道与从业之本

——楚雄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李云峰

(2014年11月 日)

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中,任重道远。既担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繁荣学术研究,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社会发展,传播、创新和引领文化等诸多的艰巨重大使命。同时,又担负着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根本性转变,以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等,这样一系列艰巨的社会责任。高校的教师队伍则因此而被赋予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倾心培养高素质人才,潜心致力于学术科研,为国家和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等重要职责。然而,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对高校教师能否担负起、担负好这些重大使命与责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仅直接关系到这一特殊群体的价值追求、精神境界、行为动力和道德自律,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到高校的校风培育、质量提升,乃至办学的成败与大学使命的担当。唯有教师爱教敬业,立德树人,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有真正的提高;唯有教师潜心学问、弘扬学德,高校的学术科研水平才能有真正的提升;唯有教师自觉关心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高校才能主动和高质量的为社会提供服务;唯有教师具备强烈的文化自觉和人文关怀,高校才能积极承担起传播、创新和引领文化发展的使命。正因如此,但凡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的成员,要走好合格、优秀、乃至

1

成为名师之路,我认为首先就应该解决好对“立德树人”的理解、领悟、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内化为引领职业发展的理想和信念,外化为自觉和不懈的行为追求。唯其如此,方能不辱时代和社会赋予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的历史使命,真正肩负起国家、人民和学校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同时,为自己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奠定下有着大本大源的坚实根基,找准奋发努力的航向,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职业发展与学校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和谐相融。为此,我围绕“立德树人”所谓何意、何以必要、如何践行这三个问题与各位交流一些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立德树人”所谓何意

通俗和简约的讲,“立德树人”就是指教师要通过自觉修炼和努力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引领和实现对优秀人才的培养。然而,如果深入钻研,细细品味,你就会发现,“立德树人”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久远的文化传承,以及深刻的时代内涵和丰富的具体要求。

首先,在我们中华民族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中,注重“立德”、注重“育人”真可谓一以贯之、相互关联、特色鲜明、积淀厚重。它不但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穿越时空,具有永恒价值的真知灼见与人文智慧,培育了一大批杰出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而且为大学精神的塑造和高校教师自觉认同和内化“立德树人”,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留下了一笔丰富而宝贵思想财富。比如在中华文化典籍中,占据“四书”之首的《大学》,讲求的是治国安邦和造就“大人之学”。它开篇的第一句话讲的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

其次,推崇“立德为本”、“以德为先”,是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大概自《左传》提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之后,“立德”就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立身处事、建功立业、著书立说,以及从事百行百业最根本和首要的准则。比如,习武者首先要讲武德,做文人首先要修文德,经商者首先要重商德……。在“修齐治平”这个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最典型的理想人格范式中,修身的目的和关键,就在于通过内在的立德正心,而后去实现外在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想追求。

再次,在“立德树人”的简约表述中,蕴涵着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具有的深遂人文智慧。这就是:教师立德树人实现的是一种双向的价值追求与创造。因为,在“立德”与“树人”互动融合过程中,教师这支“蜡烛”首先要用立德来点亮自己,然后才能照亮和引领学生。教师只有在“立德树人”实践中,将自身的“德”真正 “立”起来,才能实现修德立己、以身立教,以更高的境界和情操去做好“树人”和“育人”。因此,“立德树人”的本质,就是一种要求教师育人先育己、育己先立德,从而更好的树人、育人的双向互价值追求与创造过程。我认为,这一古老智慧值得我们为师者去深刻领悟、自觉光大,它所蕴含的价值需要我们去努力追求,共同创造。 二、“立德树人”何以必要

我们为师者为什么需要自觉和坚定地把“立德树人”作为为师之道和从业之本,除了必须传承和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之外,还需要了解和把握它是由外在的要求和内在的需要相互交织和所共同决定的。这对我们自觉认同和内化和努力践行“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