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绿道规划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1:22: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北京绿道规划设计

技术导则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14年2月

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目录

1 2 3 4 5

总则 .............................................................................................................. 2 基本原则 ...................................................................................................... 3 绿道的涵义 .................................................................................................. 4 绿道的选线 .................................................................................................. 7 绿道的设施配置 .......................................................................................... 9

1

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1 总则

1.1 为充分发挥绿道的休闲、健身功能及生态作用,展现北京绿道生态化、人性化、多样化的特点,有效指导北京绿道的规划设计,提升绿道设计质量,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所指绿道是一种串联各类自然和文化景观资源,适用于步行、骑行等慢行休闲方式的线性绿色空间,具有美化环境、文化展示、健康休闲、沟通城乡等多种功能。

1.3 本导则为北京绿道的规划设计提供普遍性指导和参考。除本导则外,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北京市的其他相关法规、标准规范及技术规程等的要求。 1.4 本导则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负责解释。

2

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2 基本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

绿道是一条休闲廊道,也是一条生态廊道。规划设计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尊重北京的生态基底、自然山水格局,依托绿色空间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通过对绿道两侧绿化景观的提升,强化廊道的生态联通功能。 2.2 系统性原则

绿道应与城乡建设发展统筹考虑,契合城乡发展的需求,在落实相关上位规划的基础上,联通历史文化遗迹、风景名胜区、公园、民俗旅游村、大型居住区、交通站点等节点,整合区域各种自然、人文资源,系统布局绿道线路及各类服务设施,并与规划、园林、交通、水务、市政、旅游等多个部门协调,引导区域良性发展。 2.3 人本性原则

绿道以发挥健康休闲功能为重点,应充分考虑市民的休闲需求和绿色出行需求,注重人性化设计,在营造优美景观环境的同时,加强服务配套设施及标识系统的完善,建设便捷、安全、舒适、可参与度高的绿道。 2.4 特色性原则

北京的自然及人文资源丰富多样,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绿道应充分结合不同资源特色、环境特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突出滨水、山地、森林、田园、都市、乡村等多种景观风貌,充分展现北京绿道的鲜明特色。 2.5 实效性原则

绿道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现实条件,不盲目求宽求大。在用地局促、绿道无法连续的情况下可合理借道。灵活处理绿道线路之间的衔接,因地制宜地选择铺装和绿化方式,避免大拆大建,尽量结合利用现有资源,更多关注绿道实际效能的发挥。

3

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3 绿道的分级分类

3.1 绿道的分级

从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出发,北京绿道可分为市级绿道、区级绿道和社区绿道三个层级。各级绿道相互连通,形成有机整体。

3.1.1 市级绿道是全市绿道体系的骨架,串联全市重点生态空间、人文历史景观和主要功能区等,对市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休闲游憩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3.1.2 区级绿道主要起到承接市级绿道的作用,串联市级绿道未纳入的重要绿色空间、文化景观等,主要服务于本区县的居民。

3.1.3 社区绿道是在社区或绿地内部形成的绿道微循环系统,主要服务于周边居民。

3.2 绿道的分类

3.2.1 根据绿道所处区位、建设方面存在的差异,绿道分为城市型绿道、郊野型绿道、联络型绿道三种类型。

(1) 城市型绿道主要位于中心城区、新城等建成区内,依托城市各类绿地、滨水空间、人文景区等建设,不仅为市民创造了休闲空间,也为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城市型绿道中骑行和步行的休闲方式应根据环境条件而定。

(2) 郊野型绿道主要位于城市建成区外,依托自然山体、河流、林地、农田、果园等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在山区和平原区因自然条件差异而形成不同特点,突出展现自然景观之美,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的绿色休闲场所。休闲方式以骑行为主、步行为辅。

(3) 联络型绿道指为实现绿道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绿化条件不完善、绿道无法连续的区域,在保障道路正常通行的前提下,通过借用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实现绿道连通的路段。

3.2.2 根据绿道所处区域的景观环境特征差异,绿道可分为滨水游憩绿道、森林景观绿道、郊野田园绿道、人文景观绿道、公园休闲绿道等五种类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