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绿道规划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6:02: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 优先借用有独立非机动车道的道路,并设置明确清晰的分隔标识; ? 借用无独立非机动车道的道路时,应在慢行道路与机动车道之间设置安全隔离,可选用隔离墩或护栏等设施;

? 车流、人流较密集的区域可通过架桥引导交通。

(3) 联络型绿道须设置减速带、警示标识、安全隔离设施等安全设施。标识标线应符合市政交通的相关法规要求。单段联络线路长度以3km以下为宜,累计长度不宜超过本区域绿道总长度的20%。

5.1.5 慢行道路的无障碍设计应参考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等相关规范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计。 5.2 绿化景观 5.2.1 绿化带

绿化带是指慢行道路两侧具备一定宽度、连续的绿带,是绿道景观和休闲质量的直接保障之一。郊野型绿道单侧绿化保护带宽度不应低于10m;城市型绿道单侧绿化保护带宽度不应低于1.5m,即应至少有一排行道树。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用地条件适当放宽。 5.2.2 绿道景观控制区

绿道景观控制区是为强化绿道的生态功能、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维护绿道设施正常运转,沿慢行道路外缘线向外一定范围并控制的空间,绿道其他构成要素可在其中建设。绿化带是绿道景观控制区的核心部分,二者关系如图5-1、5-2所示。绿道景观控制区的建设应与城市建设管理相协调,在遵循城市建设管理要求基础上,强化绿化建设要求。

郊野型绿道景观控制区多以自然景观为主,控制宽度不宜小于100m,应尽量避免大面积人工设施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城市型绿道景观控制区,控制宽度不宜小于20m。因城市型绿道绿化防护宽度通常有限,生态景观控制区除应尽量增加其绿地率、绿量之外,景观界面应尽力保持统一,以提升绿道的生态景观价值和休闲感受。

10

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图5- 1 城市型绿道绿化带与控制区关系示意图

图5-2 郊野型绿道绿化带与控制区关系示意图

5.2.3 种植要求

(1) 绿道一般在原有绿化基础上建设,应结合绿道休闲需求,以保留利用原有植被为主,尽量避免因道路建设而大量破坏植被。

(2) 植物种类宜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地方特色。新栽植物的品种应与原有植被和绿道整体环境氛围协调融合,相得益彰。

(3) 绿化带的植物配置方式应近自然式,突出自然群落式景观。郊野型绿道优先选用生态效益高、适应性强、管理粗放、景观效果较好的树种;城市型绿道种植应较为精细、适当园林化,并注重植物的遮阴效果,以复层种植模式为主,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绿道景观控制区应通过植物景观营造绿道的大背景,统一控制植物界面,对影响绿道景观的区域可利用植物进行遮蔽。 (4) 不同景观类型的绿道还应参考以下种植要求:

? 滨水游憩绿道的植物种植应首先满足水体的防洪要求,其次应兼顾水岸植物

11

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景观的透景与借景特点,疏密得当,切忌封闭水体。沿河道溪流等线性水体布局的绿道应注意植物景观的连续性,湿地湖泊等开阔水体则应利用各类水生植物与水面形成整体景观。

? 森林景观绿道的植物种植应以大乔木景观为主,加以灌木和地被点缀,呈现大绿量的视觉感受。

? 郊野田园绿道的植物景观应以自然式种植为主,植物选择以体现田园乡村特色的当地乡土植物为主。

? 人文景观绿道的植物种植应优先选用北京的特色乡土植物,打造与环境协调、展现北京文化的植物景观。

? 公园休闲绿道的植物景观应与公园内部景观、植物种类等协调统一,局部修整,避免乱砍乱伐。

5.2.4 联络型绿道绿化整治要求

应尽量保持与绿道其他路段整体景观的统一性,对缺少绿化的区域应进行绿化改造和提升,道路绿化必须连续,应保证至少有一排遮荫行道树。 5.3 服务设施

5.3.1 绿道服务设施由游客服务站、休憩设施、停车设施、卫生设施以及基础配套设施组成。 5.3.2 游客服务站

(1) 游客服务站分为游客服务中心和驿站两个级别。游客服务中心承担综合服务功能;驿站承担基本服务功能。

(2) 游客服务站应尽量考虑与其他服务设施结合设置并符合表5-2的要求。

表5-2 游客服务站配置表

游客服务站 城市型绿道 郊野型绿道 游客服务中游客服务驿站 驿站 心 中心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积极贯彻环保和经济的绿色理念,优先利用现有建筑资源建设,如公园管理用房、便利店、公共卫生间等。 建筑风格以及外围环境应与绿道整体景观风格协调一致。 12

选址要求 风格要求 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游客服务站 城市型绿道 游客服务中心 设置地点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郊野型绿道 游客服务驿站 驿站 中心 结合旅游服务中心、各类结合公园管理用房、旅游服园区游客服务站、镇村游务中心、公共卫生间等设置 客服务站等设置 ≦1000 ≦500 100-150 2-5 ● ○ ● ● ● ○ ○ ● —— ● ● ● —— ≦800 150-300 15-20 ● ● ● ● ● ● ○ ● ● ● ● ● ○ ○ ≦300 80-120 3-8 ● ○ ● ● ● ○ ○ ● —— ● ● ● —— —— 体量要求 200-500 根据情况设间距要求(km) 置 游客服务 ● 餐饮售卖 ● 治安消防 ● 服务功能 医疗救助 ● 紧急求助 ● 科普教育 ● 文体活动场地 ● 休憩设施 休憩点 ● 机动车停车场 ● 停车设施 自行车停车及租赁维修 卫生间 卫生设施 配套服务设施 垃圾桶 通讯设施 ● ● ● ○ 充电设施 ○ —— 图例:●应设 ○可设 ——不做要求 备注: 主要景点或有需求区域应独立设置休憩点或观景场所。 5.3.3 休憩设施

绿道休憩设施主要包括亭、廊、花架、坐凳、健身器械等游憩设施和休闲活动活动场地两类。休憩设施的配置首先应注意合理的间距,通过设施及休闲场地的设置引导绿道休闲的合理节奏;其次休憩设施应兼顾使用功能与景观效果,设施的形态、尺寸、色彩等应与绿道整体景观协调适应。材料应选择安全、环保、易清洁、耐久的材料,并与绿道周边环境相协调。 5.3.4 停车设施

13

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停车设施包括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停车场的位置、规模直接影响绿道的便捷度及使用率。 (1) 机动车停车场

机动车停车场应充分利用绿道所经区域附近已有的社会停车空间,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明确的标识引导,增加绿道的停车空间。除与游客服务站结合设置的停车场外,绿道沿途也可根据条件设置小规模停车场地。停车场应以林荫停车场为主要建设方式。停车场的出入口应设立醒目的标志,并设置减速带。 (2) 自行车停车场

自行车停车场的设置应本着便捷的原则。除游客服务站内的自行车停车场外,绿道沿线各休闲活动场地、景观节点及公共卫生间,都应设置自行车架,避免乱停车现象。

根据游人量及绿道所在区域的管理水平,逐步推广电子租(停)车设施,实现自动租还车,统一进行系统管理。 5.3.5 卫生设施

(1) 公共卫生间应综合考虑绿道所在区域、游人量、现有卫生设施等因素进行设置。除游客服务站内设置的固定公共卫生间外,应根据需要在间隔较长的路段设置可移动卫生间,便于根据游人量进行调节。公共卫生间间隔应满足表5-3要求。

表5-3 绿道设置公共卫生间间隔要求

绿道类型 间隔宽度(km) 城市型绿道 ≤1 郊野型绿道 ≤3 (2) 绿道沿途应按照合理间距设置垃圾箱。整条绿道垃圾箱的形式应统一,材料应优先选用耐久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易于管护的材料。垃圾箱间隔应满足表5-4要求。

表5-4 绿道设置垃圾箱间隔要求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