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11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0 0:00: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系别------------------班级------------------姓名------------------ 学号------------------

---------------- 装 --------------------------- 订 ------------------------ 线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题级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 D ) A、 指导性B、 实践性C、 先进性D、 与时俱进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 ( C ) A、 革命性B、 阶级性C、 实践性D、 科学性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 )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唯一特性是: A、 普遍性B、 特殊性C、 科学性D、 客观实在性

5、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A、 实践B、 运动C、 静止D、 空间和时间

6、近代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这是: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观点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7、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 客观实在性B、 自觉能动性C、 直接现实性D、 社会历史性

8、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 A、 物质B、 意识C、 存在D、 实践

9、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 生产实践B、 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C、 科学实验D、 审美和文艺体育实践

10、意识的本质是 A、 大脑的机能和属性B、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C、 大脑的分泌物D、 思维的各种现象

11、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 意识是主体自由创造B、 意识不受客体制约

C、 意识受主体状态影响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 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 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 事物普遍联系B、 事物的一定、变化和发展

C、 事物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 事物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

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质量互变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D、 否定之否定规律

1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事物的变化过程B、 事物由旧质转化为新质C、 事物的量变过程D、 事物的运动过程

16、辩证的同一是: A、 以对立为前提的同一B、 不包含否定的同一

C、 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D、 不包含任何差别的绝对同一

17、主要矛盾是指: A、 急待解决的、比较明显的矛盾B、 促使事物发生根本变革的矛盾

C、 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的矛盾D、 在复杂事物中居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18、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D ) B ) B ) C ) B ) B ) B ) C ) D ) C ) B ) B ) A ) D ) C )

( ( ( ( ( ( ( ( ( ( ( ( ( ( (

系别------------------班级------------------姓名------------------ 学号------------------

---------------- 装 --------------------------- 订 ------------------------ 线 ----------------------

A、 均衡论B、 一点论C、 重点论D、 二元论

19、“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的手”这句话体现了: ( B ) A、 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 辩证法的部分同整体的联系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事物内部矛盾性 的观点

2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D ) A、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问题B、 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问题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 21、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C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2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表现为: A、 外因决定内因 B、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C、 内因是客观的,外因是主观的D、 内因是内容,外因是形式 23、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是: A、 量 B、 度 C、 质 D、 关节点

24、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必须反对: A、 庸俗唯物主义B、 折衷主义C、 宿命论D、 形式主义

25、“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的观点,犯了哪种错误: A、 唯心主义B、 形而上学C、 庸俗唯物论D、 宿命论

26、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者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上 A、 只承认必然性 B、 只承认偶然性

C、 即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D、 有时承认必然性,有时承认偶然性

2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2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实践的观点B、 联系的观点C、 发展的观点D、 矛盾的观点

2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纯精神的活动B、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 日常的活动D、 利己主义的活动

30、对不可知论及其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A、 社会实践B、 科学理论C、 唯物主义D、 客观事物

31、整个认识的起点是: A、 概念B、 感觉C、 知觉D、 表象

32、承认我们一切知识都具有相对性,就会: A、 陷入诡辩论B、 导致怀疑论C、 防止相对主义D、 防止绝对主义

33、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 A、 只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B、 是生动的具体的 C、 没有客观依据D、 是人的感官自生的

34、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A、 经验论B、 教条主义C、 诡辩论D、 二元论

35、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 A、 真理的不确定性B、 思维的非至上性C、 真理的绝对性D、 真理的相对性

36、“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这种观点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绝对主义D、 相对主义

B ) C ) D ) B ) A ) B ) A ) B ) A ) B ) D ) A ) B ) C ) A ) ( ( ( ( ( ( ( ( ((( ((( (

系别------------------班级------------------姓名------------------ 学号------------------

---------------- 装 --------------------------- 订 ------------------------ 线 ----------------------

3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 ( A ) A、 反映论B、 唯理论C、 经验论D、 先验论

38、唯物主义真理观和唯心主义真理观的区别是: ( A ) A、 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B、 是否承认真理的绝对性 C、 是否承认真理的相对性D、 是否承认真理的具体性

39、“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 A ) A、 归纳与演绎B、 分析和综合C、 抽象和具体D、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40、“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侧面和属性放到矛盾诸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考察”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 B ) A、 演绎B、 分析C、 思维具体D、 系统方法

41、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A、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

4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依据是否认: A、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B、 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3、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 A、 人类的精神作用B、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C、 人们对理想的信仰与追求D、 社会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44、在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问题上,下述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A、 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B、 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 C、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D、 无伟人就无历史

45、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是: A、 人类精神B、 劳动C、 生产工具D、 感官

47、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A、 地理环境B、 人口条件C、 生产方式D、 科学技术

4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 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的统一D、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方式的统一

49、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或首要的生产力是: A、 科学技术B、 劳动者C、 劳动对象D、 劳动资料

50、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A、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C、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51、生产资料包括: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 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C、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 科学技术和劳动产品

5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劳动者B、 劳动对象C、 劳动资料D、 科学技术

53、区分国家类型的根据是: A、 人口多少B、 领土多少C、 国体D、 政体

54、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 政治法律思想B、 道德观念C、 宗教信仰D、 国家政权

55、社会意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 A、 统治阶级的意志B、 多数人对它的态度C、 强大舆论的压服D、 社会的实践活动

B ) C ) D ) C ) B ) C ) A ) B ) C ) C ) D ) C ) D ) D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