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解析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22:38: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B. 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 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 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14. 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0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能源结构 C. 资源条件

【答案】13. C 14. A 【解析】

考查人类活动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题详解】

PM 2.5浓度,在10:00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是地面温度逐渐身高,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热岛效应增强。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 2.5浓度的下降,因此正确答案选C。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并且并非10:00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 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 A B D错误。 【14题详解】

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和人们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关。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极大的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因此正确答案选A。二氧化硫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B C D错误。出行方式不同,对二氧化硫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二氧化硫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

【点睛】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2019年,从安徽合肥发车,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已突破百列。图7为“我国丝路班列出境与海上丝路出港部分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 人口密度 D. 出行方式

15. 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丝路班列 A. 运输时效高 C. 单位运价低

B. 单次运量大 D. 绕行路程远

16. 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有助于安徽省 A. 完善交通网络 C. 改善环境质量 【答案】15. A 16. D 【解析】

考察交通运输的优缺点以及交通运输的意义。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15题详解】

铁路运输相对海运来说,速度较快,并且连续性较强,受天气影响较小,海运和铁路运输量都比较大,并且适合长距离运输,但是海运速度较慢,而且受海上天气影响较大,因此与海上丝路货运方式相比,铁路运输时效要更高,但是铁路运输单位运价要更高。正确答案选A, B C D错误。 【16题详解】

合肥发往中亚欧洲的货运班列增加,将需要更多的务工人员,因此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正确答案选D,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需要基础设施,交通通达度的提高,以及交通线路的优化,并非只是货运班列次数增多,A错误,货运班列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但是并不一定是促进了能源产业做大做强,B错误。货运班列的增加,跟改善环境质量无任何关系, C错误。

【点睛】铁路运量大,运速快,受天气影响相对较小。海运运量大,但是运速较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B. 做强能源产业 D. 增加就业岗位

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 ①② C. ②④

B. ①③ D. ③④

18. 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起伏 C. 兴修水库

【答案】17. B 18. C 【解析】

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7题详解】

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年至2015年潼关输沙量急剧减小,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其次,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因此,①③正确,选B。输沙量急剧减小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和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②④错误。 【18题详解】

从第二附图可以看出,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客,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对较少,因此下游水库拦截泥

B. 流域面积 D. 水土保持

沙作用更加明显,正确答案选C。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地区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而非地形的起伏,地形对输沙量影响不大,A错误,流域的面积大,输沙量也应相对较大,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大于中游地区,输沙量应该也大,B错误。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较明显,而非下游地区,因此D错误。 【点睛】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呈负相关,和流量大小呈正相关。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下左图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A. B.

C. D.

20. 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上右图中 A. ①增大 C. ③减小

【答案】19. AD 20. BC 【解析】

考查大气热力作用以及热力环流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B. ②增大 D. ④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