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0 6:17: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赣州市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题

2018 年2月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化交流的整体态势上看,近年来,我国的文化贸易渠道得到了扩展,但这一扩展在戏曲领域并不明显。戏曲出口作品结构仍然单一,多以海外旅居华人为主要消费群体。从交流路径上看,目前我国的戏曲院团大多仍然沿用文化交流的出口渠道,而非纯粹的商业运作模式进入外国文化市场。从品牌建设上看,我国现在还没有能占领国际市场的戏曲文化产品,尤其是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品牌性戏曲产品。

对于传统艺术来说,我们不能片面地以贸易中的经济数据来评价。作为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文化艺术产品本身就有超越物质以外的影响和作用。传统艺术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符号性象征,积淀体现着国家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不可否认的是,文化产品的贸易水平也可以是衡量一种文化产品在世界范围内被观众接受的直接标准。从文化贸易的内容来说,戏曲艺术是一种现场表演艺术,不同于影视文化这样的大众文化产品,现场表演艺术很难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和大众化的复制传播。从文化经济学角度看,作为现场表演艺术,它又存在“成本疾病”,其创作成本并没有因为技术的发展而降低。最重要的是,文化经济学认为,在文化贸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贴现。文化贴现,指因文化背景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它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的降低。

相对于大众文化产品,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对外传播活动中的文化贴现更加明显。对戏曲来说,文化贴现来自三个层面的差异:首先,是审美经验的不足造成的欣赏障碍。大部分戏曲的声腔与表演都是程式化的艺术,并反映在字韵、服饰、化妆等各个方面,形成

了一套比较难懂的语汇系统,中国观众尚不能完全理解,外国观众的理解障碍就更大了。第二,传统审美节奏和现代观演节奏的差异。戏曲艺术强调给演员和观众以足够的审美世界和空间,例如昆曲的一唱三叹,是一种“慢”的艺术。相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观众必须调整自己的观赏节奏才能体会其美学意味。第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极为有限的外国观众,其本质是东方与西方文化价值的差异。

因此,戏曲作品要尝试进入文化贸易领域,无论在艺术样态还是成本考虑上都不适合使用大众文化产品的方式。对戏曲来说,我们需要探索一种适用于这种我国传统舞台艺术特点的文化交流贸易形式。

(摘编自胡娜《中国戏曲进入文化贸易的路径探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海外旅居华人仍然是我国出口戏曲的消费主体,且很少戏曲文化产品是以

纯粹的商业运作模式出口。

B.文化艺术产品有超越物质的影响和作用,文化产品的贸易水平可直接衡量一种文

化被外国观众接受的程度。

C.戏曲艺术从文化贸易的内容上说都是程式化的现场表演艺术,语言较难懂,外国

观众理解起来有较大障碍。

D.从艺术样态与成本考虑看,戏曲作品不宜以文化交流的形式,即大众文化产品的

形式进入文化贸易的领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着重从文化经济学角度,较为深入地论述了我国戏曲艺术当前对外贸易中存

在文化贴现的现象及原因。

B.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外国观众与我国传统观众在理解戏曲方面的差异,彰显了立

足解决问题的世界视野。

C.文章以当前我国戏曲贸易的现状为引论,分析了我国戏曲艺术的特点,并由此提

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D.对于我国的文化贸易在戏曲领域中的不足,文章先交代背景,之后逐层分析,最

后展望未来,提出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外国观众与中国观众不存在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我国戏曲在对外文化贸易

活动中就不会出现文化贴现。

B.如果我国拥有被人们广为接受且占领国际市场的品牌性戏曲产品,那么我国的戏

曲贸易渠道就会得到明

显扩展。

C.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看,所有的文化贸易都会出现文化贴现,不过戏曲作品比影

视作品的文化贴现更为明显。

D.只有分析我国传统舞台艺术的特点,探索适合其特点的贸易形式,我国戏曲才可

能更顺利地进入外国文化市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玻璃门 陈树龙

明天工程要竣工验收了。

早上,我起床后,没吃早餐就匆匆赶往工地,我第一个到达,保安开了门,我往里面走去。突然,“砰”的一声,我的头撞上什么东西,一阵晕,定下神一看,撞上玻璃门了,这门什么时候装上的?再一看,眼镜掉地上了,还撞坏了,没法戴了。

我用手摸摸刚才撞到的额头和脸,咦,流血了。我开始感觉脸有点疼了,捡起眼镜赶紧往洗手间去,透过镜子一看,天哪,满脸是血,用水洗了洗,血还在流,这得找医生去。

刚走到门口,碰到小李,我赶紧说,我刚才给玻璃门撞到了,你小心啊。小李一听,紧张地说,是哪一道玻璃门?我说,好像是昨天才装上的。小李二话没说,跑了过去。我也紧跟着过去。

小李看了看地上,还看了看玻璃门,说,还好,玻璃门没砸到地上的抛光砖,要不,可要影响明天的验收了。

小李说完走开了。

我用手按着脸上的伤口,准备走。小张来了,我又赶紧说,我刚才给这道玻璃门撞到了,你小心啊。小张一听,紧张地说,怎么撞上了?把门锁撞坏了吗?我说,不知道。小张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高兴地说,还好,没坏,不影响明天的验收。小张说完走开了。

血还在流,我忍着疼。小王来了,我又赶紧说,我刚才给这道玻璃门撞到了,你小心啊。小王说,昨天下午我可是在玻璃上贴了标示的,是不是给昨晚搞卫生的人撕掉了?我说,这可不行,估计以后还有人会撞到。小王说,你打电话给现场工程师黄工吧,让他把这问题转告设计师郑工。他说完又走开了。

我拨通了黄工的电话。黄工说,怎么?把玻璃门给撞坏了?你是怎么走路的?那么大块的玻璃门,亏你还戴了眼镜!

我急忙说,没坏。只是撞了一下,这个位置,玻璃门迟早要给人撞的。黄工说,你先别走,我马上赶过去!

我用手一抹,脸上都是血,我想再去洗手间洗一下,但担心别人撞到,我在边上拉过一架梯子放在玻璃门的前面。

等我从洗手间回来时,黄工和郑工都到了。黄工说,是谁把梯子放在这里的?他示范着说,如果一不小心,从这里反推玻璃门,岂不是把玻璃门撞坏了?岂不是影响明天的验收?

我说,是我,我怕别人撞到,放在那里的。黄工瞪了一眼,怎么又是你!

郑工开口了,是谁说这设计不好的?是门撞你,还是你撞门?一个大活人,走路不长眼。我忍着疼,不敢出声。

过了一阵子,我说,黄工,我可以走了吗?我要去看医生和配眼镜。黄工说,明天验收,今天全体加班,快去快回,不来要扣工资的!我说,好的。

我以最快的速度看完医生和配好眼镜后回到工地,刚走到门口,听到里面有人在喊:赵总撞到玻璃门啦!

我进去一看,真是甲方的赵总撞上了玻璃门!郑工说,赵总啊,工地这么乱,怎么不提前给我们打声招呼呢?

赵总满脸是血,指着玻璃门说,把它拆掉!

黄工和郑工异口同声地说:马上把玻璃门拆掉!说完,两人扶着赵总上医院去了。

(摘自《羊城晚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交代第二天工程要竣工验收,既为后文作铺垫,也与小张、小李、小王、

黄工等人的表现相呼应。

B.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生动地写出小

李、小王、黄工等人的特点。

C.小说语言形象,如“怎么不提前给我们打声招呼呢?”“马上把玻璃门拆掉!”

等刻画出郑工等人的谄媚之态。

D.“我”与赵总都撞上了玻璃,但两事件的结局大相径庭,作品以鲜明的对比反映

深刻的主题,给读者以启示。

5.小说以“玻璃门”为题构思谋篇,“琉璃门”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5 分) 6.“我”在小说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9 题 材料一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移动支付正成为一种时尚的购物结算方式,近年来呈现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