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林地林木经营工作的思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6:53: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林地林木经营工作的思考

对林地林木的科学经营管理在提高退耕还林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发展退耕还林产业,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但当前,我国在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林地林木经营工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包括政策激励机制上的漏洞以及资金技术支持的不足等。为应对以上问题,还需要在林地林木经营实践中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以达到提高林地林木经营效果,巩固退耕还林工程价值的目的。本文即围绕该问题进行分析。 1.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林地林木经营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积极展开对退耕还林工程林地林木资源的科学管理是保障林地林木建设质量,促进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思路与途径之一。同时,林地林木经营工作的合理开展对于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而言也是非常关键的。当前,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已经有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全国范围内已完成的退耕还林新造林面积达到2700万公顷以上,年限在3年以上的新造林面积超过3500万公顷。同时,80%以上的退耕还林林地已经闭育成林,部分林地已经进入采伐期或抚育采伐阶段,如何做好对退耕还林工程中所产生林地林木资源的经营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与关键的,同时极富有现实意义。

2.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林地林木经营工作的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当前退耕还林工程开展时间还不长,所积累的经验尚不够成熟,因此在后续的林地林木经营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林地林木经营工作的深入推进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2.1政策激励机制存在漏洞

现阶段,我国在针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多采取的管理政策是将森林抚育间伐材与主伐材同等对待,共同纳入木材生产计划与森林采伐限额中,同时森林抚育过程中所产生的间伐材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育林基金以及更新改造资金。但,对于退耕还林工程中所产生的林木林地资源而言,工程造林仍然处于中幼林阶段,抚育间伐材以小径木为主,这些非规格材不但质量较差,且出材率低,直接影响了间伐材的仅仅效益。再加上已有政策中规定,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人员必须在已满政策补助期后方可依法进行采伐工作,而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相关政策中又明确规定禁止滥砍滥伐。为此,导致退耕还林者在采伐利用权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林地占用后的补偿机制也不确定。 2.2资金技术支持不足

当前,各地对工程造林初期的技术模式研究、总结并推广的相对较多,而对工程林地林木经营的研究相对滞后,加上现有研究与工程经营管理实践结合的也不够紧密,造成了当前的工程林地林木经营中普遍存在着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实用的经营管理技术模式储备和推广不足等问题。

3.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林地林木经营工作的对策分析

新时期,退耕还林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发展的阶段,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初期所栽植林木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当中。这一背景下,林木间的竞争关系非常紧密,人工干预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林地林木的经营管理,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的发展是非常关键。具体而言,可采取的措施有以下两方面: 3.1关注对政策与机制的创新 退耕还林工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为了能够使林地林木经营工作更加高效与稳定的开展,必须形成与工程经营管理特点相契合的政策措施,使退耕还林工程能够具备一个宽松、稳定的融资环境以及政策背景。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可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四个方面:(1)需要结合退耕还林工程林地林木经营管理实际,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与办法,形成与林木采伐、林木经营、林产品经营、林地流转、以及林地征占用等工作相对应的规范与标准;(2)在为林地林木经营提供可靠的经济支持基础之上,需要将与之相关的道路工程、水电工程、通讯工

程建设资金一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范畴。由中央财政部门引导,完善林地林木经营资金渠道,并提供专门的补贴的。与此同时,在规范中还可允许将退耕还林成功专项规划资金直接投入各项林地林木经营管理工作中;(3)对于工程林地而言,在开发过程当中,针对林地间伐材可以采取免征育林基金的优惠政策,以促进林地林木经营效率的发展。除此以外,需要进一步加大贴息贷款力度,通过贴息贷款的方式为工程林地经营提供金融支持;(4)完善退耕还林经营政策与运行机制,促进多种所有制参与其中。以退耕还林工程的所有权归属为基础,将对经营权的放活作为工作重心,遵循物质利益的基本原则,形成长效优惠机制,以调动社会各方参与林地林木经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3.2加强工作指导与技术服务

为了在退耕还林工程背景之下,促进林地林木经营工作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做好工程指导与技术服务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在此过程当中,可采取的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综合国内外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与前沿进展,将有可行性的成果与经验系统应用与推广开来,组织中坚科研力量参与到对林地林木经营工作的研究中,攻关技术难点,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率水平的不断提高;(2)根据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做好对林权证的核发工作。在退耕还林的工作背景之下,及时的变更并换发林权证是规范明确林地林木经营管理权责归属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制度规范的角度上来说,需要将退耕还林责任书的签订与林权证的发放结合起来,一方面从资金投入上入手,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另一方面需要从机制上入手,将未规范或明确的内容加以统一,最大限度的杜绝出现一地两证或一地多证问题的产生;(3)需要提高经营管理的科学性水平:遵循分类经营以及分区实施的基本原则,对退耕还林工程加以科学利用。在林地林木抚育工作中,需要重视对高效植被配置模式的综合应用工作,通过落实林草、林药、以及林下经济等多种模式的方式,实现对林木林地资源的合理应用,以满足退耕还林农户增收的实际需求。更为关键的一点是,需要将中幼林间伐管理作为关键工作内容之一,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做好对各个地区抚育限额的合理安排,在最需要进行抚育的林地上安排相应的抚育限额,遵循轻重缓急分步走的原则,以确保林地抚育质量能够满足退耕还林后林地林木经营的实际需求。 4.结束语

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实施以来,逐步自工程试点发展至规模化推进,随之而来的林地林木经营管理工作也引起了各方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工程建设已经将林地林木的管理放在了中心地位。但当前此项工作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应对不足,就需要我们积极认识推广退耕还林工程林地林木经营工作的必要性,找准问题,研究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退耕还林工程价值的进一步实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