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选线设计范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7:35: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铁路选线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内容

(一)向阳镇至东方镇地段客货共线铁路新线设计。包括:

1、定线(包括部分路段的方案比选); 2、铁路线路平面、纵断面设计; 3、个体工程建筑物的布置;

(二)编写说明书:说明书按下列内容编写,并按此顺序装订成册。

1 说明书封面 2设计任务书

3 平面设计:概述及计算资料

平面设计概述包括:①沿线地形概况简述;②线路走向方案比选;③选定方案平面定线概述。

4 纵断面设计概述及计算资料

5平纵面设计图纸整饰:按照附录中的图例,绘制线路平纵面图,并将设计图加深修整。将平纵面图折叠后与设计说明书一起装订成册。

二、设计资料

1.设计线为 Ⅲ 级单线铁路,路段设计速度为 80km/h 。 2.地形图比例尺1:25000,等高距5m。

3.始点 向阳镇 车站,中心里程 K000+000,中心设计高程 35 m,该站为会让站;终点 东风镇 车站,为中间站,站场位置及标高自行选定。 4.限制坡度 12 ‰。

5.牵引种类:近期:电力牵引;远期:电力牵引。 6.机车类型:近期:SSⅢ;远期:SSⅦ。 7.最小曲线半径 600m 。

8.信联闭设备为半自动闭塞,tB +tH =6min。 9.近期货物列车长度计算确定。

10.车辆组成:每辆货车平均数据为:货车自重22.133 t,总重78.998t,净载量56.865 t,车辆长度13.914 m,净载系数0.720,每延米质量5.677 t/m,守车质量16t,守车长度8.8m。

11.制动装置资料:空气制动,换算制动率0.28。 12.运量资料

运 量 设计年度 近 期 远 期 直通货运量(万吨/年) 上 行 1000 1500 下 行 1000 1500 客 车 (对/天) 2 3 摘 挂 (对/天) 0 1 零 担 (对/天) 1 1 一、 牵引计算资料

一. 牵引质量计算

1. 查表2-1得SSⅢ型电力机车的牵引性能参数如下:

=48.0km/h, =317.8kN, =470.0kN, 、 =138t, =100km/h, =21.7m。

2. 计算机车单位基本阻力:

=2.25+0.019×48.0+0.00032×48.0×48.0 =3.899N/kN=38.99N/t。

3. 计算车辆单位基本阻力:

=0.92+0.0048×48.0+0.000125×48.0×48.0 =1.438N/kN=14.38N/t。

4. 在12‰的限制坡度下,SSⅢ货运型电力机车的牵引质量:

G=

=1965t。

牵引质量取10t的整数倍,取1960t

式中: —机车牵引力使用系数,取0.9;

—机车计算牵引力,取317.8kN,即317800N; P—机车计算质量,138t; —限制坡度,取 ‰; —重力加速度,取10m/ 。 二. 起动检算

起动加算坡度值 取0,受起动条件限制下的牵引质量 计算如下:

=11888.6t

式中: —机车起动牵引力,取470.0kN,即470000N; —机车起动单位阻力,内燃机车取5N/kN;

—货车起动单位阻力,滚动轴承货车取3.5N/kN;

计算得 =11888.6t > G=1960t,故列车在该站可以起动,符合要求。 三. 到发线有效长度检算

=(650-30-1×21.7)×5.677=3696.55t 式中: —安全距离,取30m; —到发线有效长度,取650m; —列车中的机车台数,取1; —机车长度,取21.7m; —列车延米质量,取5.677t/m。

计算得 =3696.55t> G=1960t,故到发线长度符合要求。 四. 确定列车牵引定数

综上, G < < , 所以牵引定数取1960t。

五. 列车长度、牵引净重、列车编挂辆数等计算

1、包括守车在内的货物列车牵引辆数n=

= =25.6(辆),取26辆;

式中: —守车质量,16t; —每辆货车平均总质量,78.988t。 2、货物列车牵引净载

=(26-1) 56.865=1421.63 式中: —每辆货车平均净载,56.865t。 3、货物列车长度

列车长度 =378.35m 式中: —机车长度,取21.7;

—每辆货车平均长度,取13.914; —守车长度,取8.8m。

二、 线路走向方案概述

一. 沿线地形地貌概述

向阳镇站到东风镇站间为丘陵地带,呈中部高两侧低,最高山头105m。向阳镇站高程为35m,东风镇站高程为45m,两站高差约10m。右半部地势较平,走势明显,易于选线;左半部地势复杂。线路必须从山脊垭口或鞍部通过沿河谷线到达东风镇,垭口或鞍部为控制点。两站间有村庄两座,村镇较少,可绕行。

二. 线路走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