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32: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冯德群

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11期

摘要: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教育中脱离出来,开始接受新的教育模式和知识,是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做好幼小衔接是确保学生正常开展学习并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应考虑到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调整好教学的方案,使学生逐渐接受全新的学习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点,对于如何做好一年级数学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引言:

幼儿教育以游戏为主要的开展形式,且教学内容浅显易懂,更具趣味性。但小学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教育阶段,学生需要逐渐适应课堂听课的学习模式和正式化的教学内容,且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可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幼儿园与小学教学的不同点

首先,从教学目标来看,幼儿教育更加注重对幼儿认知和情感的培养,而小学教育则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幼儿教育的形式更为轻松、有趣,孩子们更易接受。而小学的教学模式相比之下则稍显枯燥,与小学生爱玩爱动的性格出现了矛盾。最后在教学内容上,幼儿教育不涉及具体的数学知识,但步入小学后学生需要接触数字、计算,内容更加的复杂,学习要求也大大提高[1]。可见,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教师只有增强幼小衔接的意识才能更好的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 二、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一)趣味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小学教学的模式也在变换,一味的将学生束缚在座位上听讲的模式也开始向着多样化的和趣味化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时也应多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更易接受,从而自小形成数学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数一数”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他们最喜欢的动画视频《熊出没》,动画中光头强又砍了许多树,熊大和熊二十分气愤,要求光头强按照砍掉的树木来赔偿森林中小动物的损失。这时要求学生们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数画面中光头强一共砍掉了多少棵树。相信许多学生都对这一动画情有独钟,以这样的形式来开展第一课的教学定能起到兴趣激发的作用,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后续的学习中。 (二)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外,还应帮助他们形成数学意识,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明确学习的目标,是增强学生数学意识的重要途径[2]。教师在任何的教学环节中,都应将知识点联系实际,这样学生也能够逐渐形成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运用生活化的思维和眼光来看待问题。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学生在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图形后,教师就可以为他们布置生活化的任务。要求他们放学后回到家中找到在课堂上已经认识到的图形并记录下来,最后在课堂上讨论为什么相应的物体被设计成了这样的形状,让学生认识到几何图形在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还可以在完成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展开一次情境表演活动,通过买卖活动将运算知识体现其中。 (三)手脑并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幼儿教育阶段,孩子们常常参与一些动手制作的活动,一方面是因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较为发达,另一方面也能够锻炼他们手脑并用的能力,促进他们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因而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手脑并用的形式来学习,让他们将幼儿学习阶段的习惯带入到小学的学习中,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3]。如在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摆弄自己的手指和小木棒来计算,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让学生动手将教学工具拼凑起来,形成各种各样的图形。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获得了思维能力的深度发展。 (四)注重表达,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强,他们只能简单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但尚未掌握数学语言,不能将自己的构思和解题过程清晰、有条理的描述出来。教师应就这一点与幼儿教育接轨,多给孩子们表达的机会,训练他们的数学语言能力。如在教学“认识十以内的数”时,教师可以要求孩子们就“1、2、3、4、5……”这样的数字排列顺序来表述,在开始时,学生们可能会说“数字是顺着数的”,一些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会说“数字是从小到大排列的”,最后由教师指正:数字是按照顺序从小到达依次排列的[4]。到了“认识11—20各数”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再次要求学生进行更精准的表达,既:11到20之间的数字逐渐增大,且每一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增加“1”。这样的表述更为精准和科学,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便能逐渐实现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渐渐的表阐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这对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发展也产生着重要影响。 三、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而言之,一年级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重要衔接阶段,教师必须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通过融合两个学段的特点,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舒嘉.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浅谈[J].时代教育,2017(6):202—202.

[2]黄秋云.浅谈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264—264.

[3]彭英加.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2):147—148.

[4]刘四英.试析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17(34):2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