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执照考试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59: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3 直升机最大盘旋过载的限制因素 204 直升机平飞遇水平阵风时尾桨受力的变化 205 直升机平飞遇垂直向下突风的影响 206 直升机遇恶劣气象条件时总是 207 直升机垂直着陆方式按着陆接地姿态分为 208 直升机一主轮或一前轮接地时 209 直升机地面工作载荷包括 210 直升机结构的承载能力主要由 212 直升机结构的安全系数为 213 直升机过载系数与载荷因数 214 直升机结构安全系数确定原则是 216 直升机机身抗坠毁要求的主要目的 217 直升机振动的危害有 ||B,某飞行状态的向心力与重力的比值||C,某飞行状态的拉力与重力的比值|| A,只受盘旋角限制||B,受盘旋角、盘旋时间及飞行员耐力等限制||C,受旋翼拉力限制|| A,水平阵风不影响尾桨的受力||B,水平阵风只增大尾桨的阻力||C,水平阵风使尾桨拉力变化|| A,使拉力增大||B,使阻力减小||C,使拉力减小,影响起飞着陆安全|| A,立即加大速度脱离||B,立即加大高度避开||C,尽量避免过分剧烈的曲线飞行,控制拉力不能过大|| A,重着陆与轻着陆||B,三点或四点同时接地的着陆||C,对称着陆与不对称着陆|| A,将绕主轴转动||B,将绕横轴转动||C,将绕横轴与纵轴转动|| A,旋翼带转载荷、系留试验载荷、桨叶撞限动块载荷及暴风载荷||B,着陆撞击载荷、系留试验载荷||C,系留试验载荷与暴风载荷|| A,直升机载重与平衡决定||B,使用与维护决定||C,结构强度设计决定|| A,设计载荷与使用载的比值||B,设计载荷与飞行中旋翼拉力的比值||C,n使用与某飞行状态过载n的比值|| A,过载系数与直升重量之乘积等于载荷因数||B,载荷因数等于安全系数乘过载系数||C,载荷因数与过载系数为同一概念|| A,安全系数越大越好越安全||B,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又使重量最轻||C,对短时间受重复载荷的结构安全系数可小于1.5|| A,保证机身结构在坠毁时不发生大的破坏||B,机身结构能吸收坠毁时的全部能量||C,机身结构能保证机上乘客生存|| A,主要部件受力增大,仪表设备振动疲劳,从而影响寿命||B,影响乘员舒适,桨叶颤振与地面共振导致破坏||C,包括A和B的内容|| B C C C C C A C A B C C A 220 当直升机发生地面共振时的处置,应首先 221 直升机滑橇式起落装置的特点 223 对直升机起落装置的主要特殊要求是 227 直升机飞行中需要的操纵 228 单旋翼直升机改变或保持飞行状态的操纵 229 单旋翼直升机的操纵 232 共轴式直升机操纵 233 单旋翼直升机水平状态飞行时,前进桨叶的迎角 234 单旋翼直升机空中前飞的操纵 235 单旋翼直升机悬停时方向保持的操纵 238 单旋翼直升机旋翼锥角的大小决定 240 涡轮轴式直升机总距杆头部的旋转手柄主要功用 242 活塞式动力装置的直升机总距杆头部的旋转手柄主要控制 243 直升机液压传动控制 A,关闭发动机油门停车||B,改变总桨距||C,改变旋翼转速|| A,提供较好的弹性接地有利于减震||B,不便于斜面上起飞与着陆||C,不具备重载滑跑起飞的能力|| A,保证起飞着陆稳定性||B,轮胎大小及充气压力与场地相适应||C,能防止地面共振|| A,需要六个操纵,因为直升机空中有六个自由度||B,需要三个操纵就可以改变俯仰、横侧与航向姿态||C,需要四个操纵才能改变与保持所需姿态|| A,一般通过操纵旋翼的桨距||B,操纵旋翼或活动水平安定面改变俯仰姿态||C,操纵旋翼和尾桨|| A,主桨周期变距实现纵向、横向与航向操纵||B,主桨周期变距实现纵向、横向与高度操纵,尾桨变距实现航向操纵||C,主桨周期变距实现纵向、横向操纵,尾桨变总距实现航向操纵|| A,主桨差动总距实现横向操纵||B,主桨差动总距实现方向操纵||C,主桨差动总距实现纵向操纵|| A,小于后退桨叶的迎角||B,大于后退桨叶的迎角||C,等于后退桨叶的迎角|| A,向前推驾驶杆改变桨叶总距使旋转锥体前倾||B,向前推驾驶杆同时下压总距杆产生向前的拉力分量||C,向前推驾驶杆使各桨叶周期变距旋转锥体前倾|| A,改变尾桨桨距||B,使旋翼变距||C,改变尾桨转速|| A,直升机的起飞重量||B,乘客的多少||C,旋翼桨叶角的安装|| A,操纵发动机的油门||B,操纵发动机的起动与停车||C,操纵发动机压气机的转速|| A,旋翼最大与最小总桨距||B,发动机的油门||C,正常姿态握住手柄时,转向大拇指的方向为增大油门方向|| A,操纵驾驶杆直接控制助力器的传动||B,操纵驾驶杆控制助力器的配油柱塞而改变油液流向||C,操纵驾驶杆控A C C C C C B A C A A A B B 245 直升机助力操纵系统的载荷感觉器主要功用 246 直升机操纵系统自动倾斜器的功用 247 飞行中前推驾驶杆使旋翼桨叶周期变距,各方位的桨叶角变化 248 直升机旋翼刹车的目的 249 某直升有机旋翼液压刹车装置,刹车时 250 直升机的综合操纵就是 251 直升机旋桨叶结冰的危害 254 下面哪个单位领导全国的飞行管制工作 255 谁对机组成员遵守飞行基本规则负责 256 在遇到特殊情况,民用航空器的机长,为保证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的安全 257 仪表(云中)飞行空域的边B 界距离航路,空中走廊以及其他空域的边界,不得小于 258 等待空域的最低高度层,距A,300米||B,600米||C,平原地区不小B 地面最高障碍物的真实高于300米,丘陵山区不小于600米|| 度不得小于 260 航路的某一段受到条件限A,8公里||B,10公里||C,15公里|| A 制助力器的传动速度|| A,保证适当的操纵感力,也可配平消除感力||B,实现直升机的姿态配平操纵||C,感觉出操纵系统载荷大小|| A,飞行中直升机姿态振荡时,斜盘自动倾斜变距修正||B,飞行中直升机受垂直上升或下洗气流作用而上升、下沉颠簸时,斜盘自动修正总桨距||C,按操纵改变旋翼总距和周期变距|| A,180度方位即转到最前位置桨叶角最小||B,0度方位即转到最后位置桨叶角最小||C,90度或270度方位即转到最左或最右时桨叶角最小|| A,旋起转时紧急止动||B,地面发生共振时旋翼迅速减速||C,发动机停车后或地面停放时使旋翼止动|| A,操纵刹车手柄经液压控制阀接通刹车压力||B,操纵刹车手柄给刹车缸简内的油液加压||C,因液压刹车压力大旋翼转速较大时只要用力拉手柄也可刹住|| A,与自动增稳系统的共同操纵||B,驾驶杆、总距杆及脚蹬的联合操纵||C,自动驾驶仪辅助驾驶员的操纵|| A,升力降低使旋翼最低安全转速减小||B,阻力增大使自转下降速度减小||C,旋翼瞬时增速的能力变低,落地提总距的拉力降低|| A,国务院||B,民航总局||C,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 A,航空单位负责人||B,机长||C,民航总局及其地区管理局|| A,应当及时向管制单位报告,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正确处置||B,应当及时向签派或上级领导报告,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正确处置||C,有权对航空器进行处置|| A,5公里||B,10公里||C,15公里|| A C A C B B A C B C 制时,可以减小宽度,但不得小于 261 航空器可否飞入空中危险A,不行||B,可以、但必须得到相关部门区或临时空中危险区 的批准||C,可以,但必须在规定时限以外|| 262 对于空中走廊的宽度,下列A,通常为8公里,受条件限制时宽度不说法正确的是 小于5公里||B,通常为10公里,受条件限制时宽度不小于8公里||C,通常为15公里,受条件限制时宽度不小于10公里|| 263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飞A,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统一组织实行管制 施,各有关飞行管制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B,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各有关飞行管制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C,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统一组织实施,各有关飞行管制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26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按A,飞行管制区,飞行管制分区,机场飞照飞行管制责任划分为 行管制区||B,飞行管制区,飞行情报区,机场飞行管制区||C,航路飞行管制区,空域飞行控制区,机场飞行管制区|| 265 航路、航线地带和民用机场A,高空管制区,中低空管制区,机场塔区域设置 台管制区||B,航路管制区,终端(进近)管制区,机场塔台管制区||C,高空管制区,中低空管制区,终端(进近)管制区,机场塔台管制区|| 266 获谁飞出或者飞入中华人A,必须经相关管制单位批准||B,必须民共和国领空的航空器,实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批准||C,必须施飞出或者飞入中华人民经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共和国领空的飞行和各飞中会批准|| 行管制区间的飞行 267 转场航空器的起飞,机场区A,应当经上一级飞行管制部门的许可域内,外飞行的开始和结||B,应当经区域管制部门的许可||C,束,均应当遵守预定的时应当经地区管理局调度室的许可|| 间;需要提前或者推迟起飞时间的 268 转场航空器超过预定起飞A,半小时||B,一小时||C,两小时|| 时间( )仍未起飞,又未申请延期的,其原飞行申请失效 C B A A A B A B 269 飞行申请的内容包括 A,任务性质、航空器型别,装载情况,飞行范围,起止时间,飞行高度和飞行条件||B,任务性质,航空器型别,飞行范围,起止时间,飞行高度和飞行条件||C,任务性质,航空器型别,装载情况,起止时间,飞行高度和飞行条件|| 270 无识别标志的航空器因特A,必须经相关管制单位批准||B,必须殊情况需要飞行的 经中华人民解放军空军批准||C,必须经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批准|| 271 相邻机场距离过近的 A,可以合划一个机场区域||B,不能合划一个机场区域||C,不能在其上空划定机场区域|| 272 机场区域的界线通常与A,区域低空管制区||B,机场进近管制( )的界线相同 区||C,机场飞行(塔台)管制区|| 273 接受转场飞行航空器降落A,30分钟||B,45分钟||C,1小时|| 的机场必须在航空器到达机场( )以前,做好保障降落的各项准备工作 274 昼间飞行,在航空器起飞、A,1.5公里||B,2公里||C,3公里|| 降落前,水平能见度小于( )的,应当打开机场全部障碍标志灯 275 水平能见度小于( )公A,3||B,2||C,1|| 里的,起飞时还应当打开跑道灯,着陆时还应当打开航空器着陆方向(着陆的反航向)上保障飞行的全部灯光 276 飞行人员( ),必须同空A,在整个飞行阶段||B,自起飞前开车中交通管制员或者飞行指起到着陆后关车止||C,进入驾驶舱后挥员保持无线电通信联络,到飞行结束离开驾驶舱|| 并且严格遵守通信纪律 277 滑行速度应当按照相应航A,每小时15公里||B,每小时20公里空器的飞行手册或者飞行||C,每小时50公里|| 员驾驶守则执行;在障碍物附近滑行,速度不得超过 278 直升机可以用( )的飞行A,1米至5米高度||B,1米至10米高度代替滑行 ||C,1米至15米高度|| 280 航空器飞离机场加入航路、A,按照该机场使用细则||B,公布的进航线和脱离航路、航线飞向离场程序||C,按照该机场使用细则或机场,应当( )规定的航者进离场程序|| 线和高度上升或者下降 281 航空器进行空域飞行时,应A,航线(航向),高度,次序和进出点当按照规定的( )进入空||B,航线(航向),高度,次序||C,航B B A C A B C B A B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