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0:56: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名词解释
1. 单句词:意指儿童试图用一个单词来表现那些成人用句子才能表达的含义。
2. 电报句:比单词句表达的意思明确,但其表达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的,好像成人的电报用语。 3. 完整句:指句法结构完整的句子。
4. 依恋:指的是个体对另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 5. 攻击:以引起他人身体或心理痛苦为目的之故意行为且被伤害者力图避免的行为。
6. 习惯化:是指个体对反复出现的刺激慢慢熟悉,对其反应越来越少的现象。
7. 去习惯化:是指刺激发生变化而引起反应增加的现象。 8. 视觉偏好法: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两个或者更多的刺激,观察婴儿对其中的哪一个更感兴趣。
9. 横断设计:又称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设计。
10. 纵向设计: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设计。
11. 错误信念范式:用于研究心理理论的一种任务,在这种任务中,儿童必须对他人并不知道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做出推断,
也就是说,他人所持的信念是错误的。
12. 图式:是一种思维或活动的模式,常常被看做是儿童用于理解周围世界的一些知识基础。图式是对事实的表征,儿童通过图式来了解周围的世界。
13. 同化:把新经验纳入已有图式中加以理解的过程。 14. 顺应: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来理解新经验的过程。
15. 最近发展区:是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在有能力的他人的指导和鼓励下可以完成的复杂任务。
问答题
根据皮亚杰理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经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婴儿能协调感觉输入与运动能力,形成行为图式,从而理解并影响周围环境。 婴儿在出生后的头两年里,从一个拥有极其有限知识的反射性的有机体,发展成一个有计划的问题解决者,已经对其自身、亲密的陪伴者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和事件有很多了解。 皮亚杰把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六个亚阶段,详细阐述了婴儿由反射性的有机体到反应性有机体的逐渐转化过程。
1.反射活动(出生到1个月):在此期间,婴儿更多地局限在练习先天反射活动上,他们将新物体同化到已有的反射图式中,并改变反射图式,顺应新异刺激。 2.初级循环反应(1~4个月):婴儿偶然发现,自己能做出和控制各种反应,如吮吸手指、发出哦哦声等。 3.二级循环反应(4-8个月):婴儿发现,除了自己的身体外,还能用物体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婴儿突然对外界物体产生兴趣,表明他们已经开始能把自己和周围环境中的可控物体区分开了。皮亚杰认为二级循环反应不完全是有目的的。 4.二级循环反应间的协调(8~12个月):出现有计划的反应,婴儿为了达到简单的目的,能协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作。 5.三级循环反应(12-18个月):开始积极地探索客体,并试图创造新的问题解决办法,或再现有趣的结果。
6.符号问题解决(18-24个月):婴儿已能进行心理操作,而且对如何解决问题表现出一定的“洞察力”。 模仿的发展
皮亚杰通过观察发现,8-12个月,婴儿才能去模仿榜样的新异动作。这时,儿童会表现出一些行为意向,然而,婴儿的模仿图式是相当不准确的。
12-18个月婴儿的有意模仿变得更为精确。 延迟模仿最早在18-24个月时出现。
也有研究发现,儿童的延迟模仿出现的时间更早,6个月大的儿童能在24小时后模仿非常简单的动作,如按按钮使有声玩具发声。学步儿童甚至能够对12个月前发声的一些难忘事件进行模仿。
客体永久性的发展
婴儿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最显著的进步之一就是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即当物体不在眼前或通过其他感官不能察觉时,仍然知道物体时继续存在的。 年幼婴儿在理解事物时,过于依赖感觉和运动技能,所以只有在可以直接感知或作用于物体时,他们才认为物体是存在的。
1-4个月的婴儿:当一个有吸引力的物体放在视线之外,他们便不再去寻找。
4-8个月的婴儿:能找回部分隐藏的玩具或者压在半透明盖子下的物体。但他们仍然不会去找被完全藏起来的东西。
8-12个月的婴儿:形成更清晰的客体概念,但还没有完全形成。
前运算阶段(2-7岁)和符号思维的出现
某一实体代表其他事物而不是该实体本身的知识称作是表征知识。 从凡事都要动手操作的婴幼儿转变为使用符号且有思维能力。例如2-3岁的儿童能够用词汇和表象表征经验。他们完全能够重建过去的经验。 语言或许是年幼儿童表现符号化的最明显的形式。大多数婴儿在第一年末已能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但要到18个月,他们才能表现出其他符号化的迹象,诸如内部操作。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象征性(假装游戏)的大量涌现。婴幼儿经常假扮成另外的人物,在扮演的同时,还配有鞋盒或棍子之类的道具。
婴儿游戏的发展从指向自身的游戏,到操作外部客体的游戏,最后是完全的功能游戏。这个过程大约到第一年末完成。因此,12个月的儿童在玩玩具电话时,就更倾向于去按键,不再是吮吸或敲打。
假装或者象征性游戏在11-13个月时出现,最初可能假装在从事一些他们很熟悉的活动,例如吃,喝,睡。
18-24个月,学步儿童的游戏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他们能按一个有意义的顺序做出多种假装活动,2岁的儿童能用一种物体,例如一块砖表征另外一种物体,例如小汽车,而且还会创造性地用语言为自己创造一个奇怪的幻想世界。 泛灵论:相信非生命物体有生命特质且可以活动。 学前儿童还没有获得能够进行逻辑思维的运算图式,年幼儿童经常表现出泛灵论,将无生命物体赋予生命或者生命特质,以为它们具有动机和意图。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最大缺陷是自我中心,也就是说,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意识不到他人的观点。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皮亚杰认为,在这个阶段,儿童已经迅速获得了认知操作能力,并能运用这些重要的新技能思考事物。
认知操作是一种内部的心理活动,它使儿童能够修改和重组已有的表象和符号,从而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由于具有了强有力的新的认知运算,学龄儿童迅速跨越了前运算阶段僵化的和自我为中心的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形式运算:理性和系统地去思考抽象概念和假设命题。形式思维是理性的、系统的和抽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