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毒理学习题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2:56: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选择

1、描述毒理学直接关注的是——,以期为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提供信息。A

A、毒性鉴定 B、接触毒物时间 C、接触毒物剂量 D、毒性强弱 E、以上全是

2、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D

A、核素 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 E、以上都是 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E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并非人体成分和营养物质 E、以上都是

二、选择

1、A 2、D 3、E

1、外源性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靶器官是指外源性化学物 A

A、直接发挥毒作用的部位 B、最早达到最高浓度的部位 C、在体内浓度最高的部位 D、表现有害作用的部位 E、代谢活跃的部位 2、氟(F)的靶器官为 E

A、中枢神经系统 B、脂肪 C、肝 D、肺 E、骨骼 3、铅(Pb)的靶器官为 A

A、中枢神经系统 B、脂肪 C、肝 D、肺 E、骨骼

4、对某化学毒物进行毒性试验,测定结果为:LDso:896mg/kg,LDo=152mg/kg,LD100=1664mg/kg,LimaC:64mg/kg,Limch:8mg/k8,其慢性毒作用带的数值为 A

A、8 B、14 C、26 D、112 E、208

5、关于生物学标志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又称为生物学标记或生物标志物 B、检测样品可为血、尿、大气、水、土壤等 C、检测指标为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和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 D、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三类 E、生物学标志研究有助于危险性评价

6、欲把毒理学剂量反应关系中常见的非对称S 状曲线转换为直线,需要将 B A.纵坐标用对数表示,横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 B.纵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横坐标用对数表示 C。纵坐标用对数表示,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 D.纵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 E.纵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横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

7、某农药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60mg/kg体重,安全系数定为100,一名60mg 体重的成年人该农药的每日最高允许摄入量应为 D

A.0.6mg/人?日 B.3.6mg/人?日 C.12mg/人?日 D.36mg/人?日 E.60mg/人?日

8、有害作用的质反应剂量反应关系多呈S 型曲线,原因在于不同个体对外源性化学物的 E

A、吸收速度差异 B、分布部位差异 C、代谢速度差异 D、排泄速度差异 E、易感性差异

9、在毒性上限参数(致死量)中,最重要的参数是 E

A.绝对致死剂量 B.大致致死剂量 C.致死剂量 D.半数致死剂量 E.最大耐受量(最大非致死剂量)

10、LD50 的概念是 B

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经统计,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量 D.在实验中,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 E.抑制50%酶活力所需的剂量

11、有关半数致死剂量(LD50)的阐述,正确的是 C A、是实验中一半受试动物发生死亡的剂量组的染毒剂量 B、LD50 的值越大, 化学物的急性毒性越大 C、LD50 的值越小,化学物的急性毒性越大 D、不受染毒途径和受试动物种属影响

E、需要结合其他参数才能对受试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12、如外来化合物A 的LD50 比B 大,说明 D A、A 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比B 大 B、A 的毒性比B 大 C、A 的作用强度比B 小 D、A 的急性毒性比B 小 E、A 引起死亡的可能性比B 小

13、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是 C A.引起畸形的最低剂量 B.引起DNA 损伤的最低剂量

C.引起某项检测指标出现异常的最低剂量

D.引起染色体畸变的最低剂量 E.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低剂量

14、一般对致癌物制定实际安全剂量在人群中引起的肿瘤超额发生率不超过 E A.10-2 B.10-3 C.10-4 D.10-5 E.10-6 15、未观察到损害作用水平(NOAEL)是指 A

A.不引起亚临床改变或某项检测指标出现异常的最高剂量 B.引起DNA 损伤的最低剂量 C.引起免疫功能降低的最低剂量

D.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学物不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E.引起畸形的最低剂量

16、下列属于无阈值效应的是 D

A.汞所致的中毒性脑病, B.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坏死 C.氢氟酸所致的皮肤灼伤 D.乙酰水杨酸所致的胎仔畸形 E.氯乙烯所致的肝血管肉瘤 17.外来化学物在血液中主要与下列哪种蛋白结合 C A.铜蓝蛋白 B.血红蛋白 C.白蛋白 D.球蛋白 E.脂蛋白

二、选择

1、A 2、E 3、A 4、A 5、B 6、B 7、D 8、E 9、E 10、C 11、C 12、D 13、C 14、E 15、A 16、D 17、C

1、使外来化学物易于经生物膜简单扩散的因素为 A A.浓度梯度大,脂水分配系数高,非解离状态 B.浓度梯度大,脂水分配系数低,解离状态 C.浓度梯度小,脂水分配系数高,分子小 D.浓度梯度小,脂水分配系数高,分子大 E.浓度梯度大,脂水分配系数低,非解离状态

2、气态和蒸气态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D

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 B.化学物质的分子量 C.溶解度 D.血气分配系数 E.化学物质的沸点

3、脂溶性外来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是 A

A.简单扩散 B.滤过 C.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胞饮和吞噬 4、一般外源性化学物在胃肠道吸收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为 A

A、简单扩散 B、膜孔滤过 C、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胞饮和吞噬 5、适宜于用气管注射染毒的空气污染物是 B

A.二氧化硫 B.可吸入颗粒物 C.二氧化氮 D.苯 E.氯气 6、一般认为,不同途径接触化学毒物的吸收速度和毒性大小顺序为 C A、静脉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经口>经皮 B、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经口≥腔注射>经皮 C、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经口>经皮 D、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经口≥肌肉注射>经皮 E、静脉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经皮>经口 7、脂溶性化学物经口灌胃染毒,首选的溶剂为 E A、酒精 B、水 C、吐温80 D、二甲基亚砜 E、植物油 8、洗胃清除体内未吸收毒物的最佳时间是服毒后 A

A、1~6 小时 B、7~13 小时 C、14~20 小时 D、21~27 小时 E、28~34 小时

9、毒物的脂/水分配系数低提示毒物易于 E

A.被机体吸收 B.在体内蓄积 C.被肾排泄 D.被机体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