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3:32: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4.不同形的密集

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形状和大小皆不一样的形,称为不同形。例如四边形、三角形、圆形和许多不相干的形,由于它们之间在形象上互不相同也没有限制的关系,因此在构成上十分自由。但把这些没有任何相同条件,大小,形状均不同的形聚集在一起很可能会使画产生不协调的效果,因此必须不为地进行艺术加工,使其画面变得协调,得到统一和调和的整体感。

七、互为相反因素的对比构成

对比在构成中是在具有不同的形象之间,编排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对比关系。对比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明确、肯定,清晰的感觉。强烈的紧张感是对比的目的,对比可以引向不定感和动感,但在一定艺术法则下仍能达到统一,得到视角的平衡。

对比在各项视觉元素中都可以发生从一项到多项的对比关系。 1.大小对比

它包括基本形本身的大小对比和一个基本形相加或相减后得出的新的形象和原来基本形本身的形象发生的对比。根据近大远小的原理,在一般情况下,大者重,小者轻,在大小对比的同时也会发生远与近的对比和轻重关系的对比。

2.形状对比

形状的差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形状的对比有多种方式,如形状的刚硬和柔和、形状的繁复和单纯、形状的锐利和圆滑。形状的对比还包括直线形和弧张形构成的形状对比,几何形和任意形构成的形状对比等,。

3.肌理对比

肌理是指构成材料的表面纹理的对比,

如粗糙和圆滑、天然纹理和人工纹理的对比等。

4.方向对比

在平面上互为相反的方向设置,如90度位置关系产生的对比,水平线和垂直线上下、左右形成的对比。

5.空间对比

在平面上形的前后关系形成的空间对比。如虚实对比,前进形和后退形的对比。 6.重心对比

在平面上形的稳定或倾斜的不稳定性所发生的对比,稳定性强的形象给人一种安定感,不稳定性形象给人倾斜的动的感觉,从而形成动与静、稳定与不稳定的对比。

以上是各种对比构成中的对比的因素,但实际对比构成是属自由性的构成,它不以骨格线来构置,而是*设计者选择基本形的大小、方向、疏密的空间、肌理、重心等对比要点而获得对比构成,最后它仍需设计者艺术加工取得统一完整的效果。 八、在平面上产生立体、空间感的构成

在二次元的平面设计中,要想得到三次元立体感的空间效果,被子喜人能依赖视觉观察中的错视的幻觉性而产生,在平面上得到立体感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以面为单位,几个面的有机结合产生出立体感。

2.将各种不同的肌理表现于平面所画的物体上的各个面上可以加强物体的痒痒体感和空间感。、

3.渐变也能造成立体感和空间,渐变由大逐渐到小。赞成深度感和空间感。在一个面上点或线的渐变可以表现出半立体和立体的效果。

4.利用人的错视、视平线、灭点、角度等以表现平面的形状,产生错视得到立体感和空间感。(这个没找到图,有图再贴后面) 九、肌理的构成

肌理在构成中是指形象表面的纹理。肌理分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两大类。

1.视觉肌理是指用眼睛看到的形象纹理或无用手触摸物体得到的感觉,它实际是一种平面的纹理图形。

2.触觉肌理

用手摸,接触物体后面而感到的肌理效果。触觉肌理是从设计表面有凸凹的浮雕感的半立体性的纹理而得到。

描绘:用手或要用辅助工具直接描绘在纸上,描绘的肌理也可是有规律的或无规律的,也可摹仿真实材料的肌理,用干.湿笔触得到不同的肌理效果。

喷洒:用水彩、水粉顡料或调成较稀浓度的液状流体喷洒在设计表面,也可用牙刷在梳子上刷而得到肌理效果。

渍染:用吸收性较强的材料,例如宣纸、棉纸等在搅和后的有纹理的墨水中渍或染成肌理。

印拓:用油墨或染料涂于凹凸不平的实物表面,盖或印在设计纸上,可做成肌理 熏炙:用纸经过小心的燃烧,得到燃迹,经过火焰的熏炙得到的烟迹在设计表面也可做成肌理。

刀刻刮擦 拼贴

撒盐、水彩和印拓 蜡的表现

十、平面构成的形式训练

1.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2.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简单重复构成 -多元重复

3.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4.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

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

-形的大小、方向渐变 -形状的渐变 -疏密的渐变 -虚实的渐变 -色彩的渐变

5.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

-一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旋转式发射格

6.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

-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 -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 -重叠而形成的空间

-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 -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7.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8.分割构成形式。

-等形分割(形式较为严谨)

-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统一 -自由分割(特点灵活、自由) 9.肌理形态构成(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性质表面特征),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训练课题)

平面构成课程目的与要求:

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型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型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型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开工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利用手绘或电脑等表达媒介,进行平面构成的学习,通过手绘或电脑完成构成作业。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图形设计的操作方法及表现技巧,尽可能开发功能,做出新构成。 授课内容:

一、构成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二、单形造型法 三、形态组合法 四、分割构成法

五、数理结构解构法 六、独立形构成法

七、点线面意象表现法 八、矛盾体造型法

九、具象变抽象形构形法

十、变形、解构、重组构成表现法 教学方法与形式:

1.电脑软件操作练习;构成课题应用练习

2.幻灯讲座;理论讲授;课题分析;示范作业详解 3.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大量手绘草图训练) 4.作业讲评,学生互讲互评 5.电脑操作与辅导

6.构成史详解,图书馆阅览,必读书目介绍

评分标准:构成形式30%,表现技巧及效果30%,创造性40%

第一节 单形造型

课题一 二形组合加减法

一、形态的种类

1.几何形:直线形、弧线形(可以用工具完成的形态,例: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特点:明快、单纯、规整、秩序(例:书、电视机、冰箱、球等)。 2.有机形:

特点:微型机、膨胀、优美、弹性(水滴、鹅卵石、扁豆、马铃薯等)。 3.不规则形:手撕形、偶然形、有一定的情态、情趣。 二、形态的派生与发展(逻辑推理思维方法的演习)

例:几何形——正方形,如何派生变化成各式各样的形态呢? 思考原则:

1.体量、比例关系的变化:

正方形变成2:3、2:4、2:5……等类推变化其长与宽的的体量比例关系,可不同的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