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8:53: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于技术变化是一种未加解释的余量,它掩盖了大部分相对低价持久收入流的重要来源,正是这种来源引起了与增长相关的储蓄和投资。技术变化所掩盖的是由于有利而被企业采取并使用了的某种(新)生产要素。此外,因为这些新要素是被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所以发现、发展和生产这些要素的活动是全面的生产概念的基本部分。这样,考察发现、发展和生产这些新生产要素的投资的成本和收益就是很重要的。 p123
一旦辨明了某种隐藏在技术变化中的生产要素,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问题就基本弄清楚了。曾提出过两种主张。第一种主张:可以用对一组已耗尽其有利性的生产要素的依靠性来解释与传统农业相关的缓慢增长的经济基础。第二种主张指出,为了打破这种依赖,处于传统农业中的农民一定要以某种方式获得、采取并学会有效地使用一套有利的新要素。
在分析达到第二种主张所包含的目的过程中,需求和供给的概念是有用的。这种方法使我们去考察新的有利要素的需求者和供给者所起的作用和行为的经济基础。在这种情况中需求者是传统农业中的农民。供给者是发现、发展、生产、分配新生产要素并使需求者能得到这些要素的那些人(营利的企业和不营利的机构)。无论这些供给者所从事的是发现、发展,还是生产已形成的要素或分配这些要素,他们所从事的显然是生产活动。但是,把需求者行为也作为以需要成本并提供收益的投入品为基础的生产活动,就不那么明显了。需求者可能要寻求关于这些新要素的信息,而寻求信息的过程可以直接根据成本和收益理论来说明。需求者也要学习如何最好地使用这些要素,但是,一般说来这并不如“寻求”信息所说的那样直接。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和教导向人进行投资。 第十章 新的有利生产要素的供给者 p125
穷国农业部门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现代(非传统的)农业要素的可得到性和价格。在这种意义上说,这些要素的供给者掌握了这种增长的关键。当他们在廉价地生产和分配这些要素方面获得成功时,向农业的投资就变得有利了,而这就开始了农民接受并学会最好地使用现代要素的阶段。对增加储蓄和形成对这些要素投资提供资金的信贷机构,这也是一种引诱。这些供给者的确是重要的。 供给者的研究和发展 p126
现代农业高生产率的主要源泉是再生产性的源泉。……再生产性源泉显然是两个部分,即现代物质投入品和具有现代技能的农
民。……一般来说,贫穷农业社会只有通过向他们自己的人民进行投资才能获得必要的技能,然而在现代物质投入品方面有许多东西是可以进口的。
但是,这些现代物质投入品很少是现成的。这些投入品很少能够以其现有的形式被采用并引入到一个典型贫穷社会的耕作中。它们应该适应于一个贫穷社会的特殊农业环境。
一般来说,可以得到的是有用知识本身,这种知识使先进国家可以生产出自己使用的要素,这些要素在技术上优于在其他地方使用的要素。 p129
适用于一个贫穷社会的现代农业要素应该依靠现有的科学和技术知识来进行“生产”。这个过程所需要的生产服从于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生产者”一般不能占有由这种生产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利益)。第二个特征所根据的是,当一个企业从已有的科学和技术(农业)知识着手从事适用于特殊贫穷社会农业的现代要素的生产时,已知的不可分性
【篇三:改造传统农业读书报告】
改造传统农业
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把农业划分为三类:(1)传统农业。在传统农业里,传统生产要素的供应与需求实现了均衡,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收人流价格是高昂的。(2)现代农业。农民使用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生产要紊的供应和需求没有实现均衡,收入流价格是低廉的。(3)过渡农业。处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之间处于失衡状态的阶段。
既然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那么如何解说传统农业的停滞落后呢?舒尔茨驳斥了两种长期流行而且影响深远的观点:一种是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另一种是有名的隐蔽失业理论。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民愚昧、落后,对经济刺激不能做出正常反应,经济行为缺乏理性,所以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必然低下。舒尔茨却否定了这种观点,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在传统农业社会重,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并
在干活,实际上对生产毫无贡献。这种就业实际是隐蔽失业,把这些人从农业中抽走,并不会使农业生产减少。舒尔茨详细分析了这一学说的理论渊源和基础:这种学说的主要根源是一组通过玩弄花招而形成的错误的统计估算,或是利用了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所达到的生产要素的结合和较高的劳动产量并且把这两个因素的混合应用于贫穷的农业社会。舒尔茨分析了1918~1919年流行感冒引起印度农业人口的减少和农业生产下降的关系。由于1918—1919年的传染病,印度的农业劳动力大约减少了8%,谷物播种面积急剧减少。这一事实证明:在传统农业中,农业产量的增减与农业人口的增减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必然是农业产量下降。所以,“贫穷社会中部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学说是一种错误的学说。
舒尔茨提出了收入流价格较高和资本收益率低两个假设。他认为,在传统农业里,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流价格是比较高的,投入传统农业的资本收益率比较低。舒尔茨估计危地马拉帕那加撒尔的土地收益率在8.7%-9.9%之间,扣除有关费用,土地的纯收益率不足4%。印度塞纳普尔的土地收益率不到1%。所以,外国资本很少投入到传统农业部门,贫穷社会里的再生产性农业要素很少,甚至政府也很少投资到传统农业部门。
舒尔茨提出了改造传统农业的对策思路。(1)改造传统农业的方式只能采取市场方式,不能采用命令方式。命令方式是政府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改造传统农业。政府不仅重组农业生产,而且要指挥农活动,这样必然会束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是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中心人物。采取市场方式.给农民以经济刺激,就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重组农业生产单位。由于专业化的存在,一个农场的规模不要太大。舒尔茨批评了传统的大农场观念,提出了农业生产基本单位的
特点是具有真不可分性。具有真不可分性的单位只能是农户。(3)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需要投入新的技术、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是农民,供给者是发现、发明、生产和供应新生产要素的那些人和单位。新生产要素的供给者有营利的企业和非营利的单位两类。非盈利性单位免费提供新的生产要素,实际上是不能持久的,因为要继续取得资源才能提供新的产品。能够持续供应新的生产要素的单位,都是盈利的企业。新的生产要素也是商品,通过市场进入农户。在穷国,新的生产要素的市场狭小,因此需要政
府提供帮助。农民接受新的生产要素的动机就是有利性。有的新生产要素的使用,需要农了民学习知识,学习是需要化费成本的。所以,要向民投资,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
此外舒尔茨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资金依然是绕不开的难题。舒尔茨提出的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从经济思得想史上看,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
舒尔茨提出了农业要发展和改造的新思想。在现代化过程中,农业要不要发展,能不能发展是争议的。比如,古典经济学大师斯密就没有看到农业的改造和发展。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里认为,国民财富巨大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工,而分工只能引入制造业,不能引入农业。“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农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总跟不上制造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的主要原因,也许就是农业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都没有提出过改造传统农业的问题。在当时的古典经济学那里,国民经济就是工商业经济,而不是传统农业,也就不存在改造传统农业的问题。
舒尔茨提出了向农民投资的新观点,现代化需要巨额资金,这是一个曾经困扰了一二百年来无数经济学家的难题。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采取了罪恶的原始积累方式,成功地积累了大量资金,掀起了现代化进程。可是对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可能重走资本主义初期积累资金的老路,积累巨额资金依然是绕不开的难题。不少发展经济学家显得束手无策。比如,纳克斯提出了著名的命题“一国穷是因为它穷”。经济发展是需要巨额资金,资本缺20世纪20年代,俄国左派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提出了所有谓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规律,就是把农村作为社会主义工业的“殖民地”,剥夺农村的剩余作为工业化所需要的巨额资金的来源。可能是斯大林讨厌左派经济学家说得那样露骨,而不是反对他们提出的基本思路。从政治上看,斯大林高明得多,他引用了列宁用过的“贡税”这个词,然后说,工业化吸纳农业剩余,是农民向国家缴纳的“贡税”。农民缴纳贡税,不仅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农民自身的利益。如此巧妙的解说也许有助于平息农民的不满。刘易斯研究了一些国家的实际情况,认为在工业化初期吸纳农业剩余,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