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7:03: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I卷(选择题,共44 分)
1、 读下表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C.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 D.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2、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
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宋明理学 C.提倡公平法治 D.以天下为己任
3、丘吉尔在《英语民族史》中谈到英国革命时说:“这场斗争从来不是专制和共和制的斗争,
用19世纪德国史学家兰克的话来说,‘一方维护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另一方维护有议会存在的君主制’。”这场斗争的结果是英国
①保留传统并进行制度创新 ②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③国王最终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④明确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权力划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有学者认为卢梭所强调的自由是社会自由,“自然的自由”术语不过是刚刚演变为人的猿
身上尚未彻底褪去的尾巴。他把社会自由看作是受公意约束者的,“惟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据此推断,卢梭的这一观点 A.体现“社会契约”思想 B.保证个人权利不受侵犯 C.体现开明专制的政治观 D.利于政治权力相互制衡
5、成立于1903年的福特汽车公司于1913年便开始使用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
从而使汽车普及并成为美国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福特汽车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蒸汽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发明
C.“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
6、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写道:“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
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因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下列行动符合其思想主张的是 A.兴办汉阳铁厂 B.设立发昌机器厂 C.筹建北洋水师 D.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7、清同治七年(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
设会审公廨(也称会审公堂),会审公廨设正会审官1人,总管公廨事务,副会审官6人,办理刑民案件,另设秘书处、华洋刑事科、华务民事科、洋务科,管卷室。陪审官则由外国领事担任。这反映出列强在华享有
A.最惠国待遇 B.司法豁免权 C.领事裁判权 D.关税自主权
- 1 -
8、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但《新青年》的很多文章集中在文学革命上。它们提倡以清
晰、精确的白话文代替言约义丰的文言文,这是一场语言革命,其实质是思维的重建,是用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因此,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称为“白话文运动”或“文学革命”。这说明 A.白话文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 B.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载体 C.新文学注入新内容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9、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资
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美国必须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这一文件 A.标志着美苏争霸的局面完全形成 B.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 C.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D.形成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10、下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生产产量表(局部),此表说明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长率% 235 296 208 原煤(万吨) 6649 13000 96 原油(万吨) 43.6 146 钢(万吨) 135 生铁(万吨) 193 535 594 布(亿米) 38.3 50.5 32 纱(万吨) 65.6 84.4 28 A.“大跃进”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B.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C.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 D.投资规模决定了主要能源的效益
11、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以下说法不符合
唐太宗对外政策的是
A.唐政府设置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机构
B.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 C.唐太宗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
D.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允许官吏加重税收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12、(15分)史学在不断进步,历史认识也会随着更多可靠的史料不断接近客观事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希腊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手工业和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这样,平民中出现了小部分靠经商致富的新兴工商业者阶层,他们经济实力雄厚,但政治地位低下。在旧氏族贵族的专断统治下,他们的经济利道严查受损,迫切希望进行政治改革,争取参政的权利。在旧氏族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中,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出于自己的利益,往往联合下层平民同旧氏族贵族进行斗争。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历史1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概括材料一中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对于雅典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5分)
材料二:公元前8一前6世纪的古风时代是希腊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农业仍是希腊人赖以为生的主要生产部门,土地是最好的财产形式……但手工业和商业在部分先进地区,如科林斯、雅典,已同农业完全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其
- 2 -
突出表现是制陶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勃兴……此外,铁器冶炼与制造业、采矿业、造船业均有明显发展……希腊斯巴达、雅典等城邦的形成,雅典的梭伦改革等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古风时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启迪《世界上古史》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两者对雅典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
材料三:无论是古典文献还是考古材料都少有关于手工业的记载,唯一有充分历史证据的手工业是雅典的制陶业,根据考古专家们的估算,即使在制陶业最兴盛时期,雅典从事制陶业的总人数也不超过200人。从社会的各个侧面看,希腊城邦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不少学者认为,梭伦代表了工商业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这种说法缺乏可信的历史根据。梭伦所面临的社会危机实际上主要是雅典的农业危机,其主要的改革措施之一是废除所有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它同工商业并没有什么关系。梭伦的另一项改革措施是将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享有相应的政治权利。值得注意的是,计算财产的标准完全是按照个人土地上“干的和湿的”(亚里士多德语,“湿的”即指橄榄油)收获,而不是从事手工业或商业的收入。
——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洋《古代希腊政治与社会初探》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学者黄洋对雅典校伦改革背景的认识。综上,专家学者们对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各不相同,你是怎样看待这种不同的?(6分)
13、(26分)中国是世界最早的茶树种植国家,19世纪中期以前中国的茶叶贸易曾经在国际市
场占据垄断地位,后来逐步衰落。今天,我国茶叶贸易面临新的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州十三行兼有官商和私商双重身份,其出口贸易的核心产品是茶叶。由于十三行多数是闽籍商人,他们几乎垄断武夷山地区茶叶出口广州的贸易。雍正年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山西商人为了满足中俄茶叶贸易的需求,开始大量从福建购买茶叶,由最初的几十万斤,发展到后来的上千万斤。这些大宗的茶叶,就是从福建启程运往万里之遥的中俄边境恰克图的。
——山西人民出版社 韩小雄著《晋商 万里茶路探寻》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初年中俄茶叶贸易出现的历史背景。(4分)
材料二:1704年,美国东印度公司在发往各地商馆的文件里写道:“茶叶是对公司极为重要的一半日用必需品。”在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输出的产品中,自1718年开始,茶叶取代生丝、绢织物占了首位。茶叶贸易不仅关乎美周东印度公司的生死,而且对英国财政收入也至关重要。从1815年起,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提供了英国国库全部收入的10%。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周重林 太俊林著《茶叶战争 茶叶与天朝的兴衰》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性质。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中英贸易中发挥的作用。(6分)
材料三:1834年,英国成立专门茶叶委员会,并成立了阿萨姆公司,在印度广泛培育茶树;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国茶树的盗窃力度。美国人先后制成揉茶机、焙炒机、快压卷机。19世纪末,英国人在印度已经实现了茶叶生产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因为进口印度茶是零关税,进口中国茶需要交纳35%的关税,英国从印度进口茶叶的数量完全超过了中国。1905年,清政府两江总督远赴印度、锡兰(斯里兰卡)考察,后撰写报告,他发现西人治下的茶园,从开始种植就有科学的界定,包括如何育苗、移植茶秧、栽种等各个环节。他注意到这不只是制作工艺及营销问题,而是中国整个茶叶体系都出了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周重林 太俊林著《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
- 3 -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
材料四: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和贸易图。中国茶园面积居世界第一,2006年为145万公顷;产量居世界第二,2006年突碳100万吨。2007年中国出口茶叶28.95万吨,出口额为6.0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加入WTO后,中国两临日益严峻的国际茶叶贸易形势:一方面,目前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下降到世界第三位;另一方西,国外茶叶将更多的进入国内市场;再有,进口国实施越来越苛刻的技术壁垒;以及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等诸多不利因素。
——中国农业出版社 徐咏梅著《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全球化进程对中国茶叶贸易影响的利弊。(8分) 14、(15分)西欧现代化进程开启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而近代随着西方列强侵华,中国的
民族主义兴起、发展,随着抗战到来,中华民族彻底觉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在近代形成民族的过程中,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因此“很多学者说法国大革命及以后发生的拿破仑战争是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起源。当然,在此之前,欧洲的民族国家就形成了。为什么要形成民族国家? 因为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载体。但是,随着近代化的发展,欧洲民族国家发展不平衡,造成近代欧洲动荡和民族冲突。时至今日,这种不平衡被拉平,西欧的一体化开始,就是今天的欧盟。
——江苏人民出版社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1)依据材料一,说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必要性;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现代西欧实现一体化的原因。(8分)
材料二:1901年,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他认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派迅速放弃了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除鞑虏”的主张,而主张“五族共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列宁的民族自决理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决是指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后,《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的悲愤歌声,极大地激发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整体的认同感和爱国热情。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民族研究》2013年第3
期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华民族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彻底觉醒的原因。(7分)
本卷共11小题,每题4分,共计44分。 1-5:DDBAD 6-11:ACBCB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本卷共3道题,12题15分,13题26分,14题15分,共56分。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