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3 0:21: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这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文学 其一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 回望 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绣成堆 ,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

1

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 千门 因何而开? 一骑 为何而来? 妃子 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 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 杨贵妃传》: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 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 一骑红尘 与 妃子笑 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妃子笑 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 无人知 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 荔枝来 并非绝无人知,至少 妃子 知, 一骑 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其二

2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诗人从 安史之乱 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 渔阳探使回 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 一石二鸟 的妙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从全篇来看,从 渔阳探使回 到 霓裳千峰上 ,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

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说一曲霓裳可达 千峰 之上,而且竟能 舞破中原 ,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 破中原 ,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