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知识点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5:40: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记叙文知识点

一、读懂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记叙文的关键 (一)弄清三“主”。

1、主要对象是什么?(根据主题判定主要对象以及对象的特点)2、主要事件是什么?3、主题是什么?(抒发的情感和表现的思想)

(二)方法

(1)注意标题及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抒情、议论句,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这一点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某某人十做事件十结果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三)常见的散文类型 1、乡土散文类

以故乡、乡村为题材的“乡土类散文”。这类散文主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乡村的景物,或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或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或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深度思考,或以乡村生活来侧面反映现代都市生活的喧闹与浮躁……

比如:《渐行渐远的炊烟》(锁定中考)①.对曾经的炊烟代表的温暖美好的传统生活方式的眷恋;②对现在沉寂冷清的乡村生活的遗憾;③对一切传统美好、自然温暖的生活方式回归的呼唤。比如:《江南瓦》①含蓄地表达了对在以“钢筋水泥”等为标记的现代城市文明的逼迫下,以“瓦”“瓦蓝”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自然朴素的生活方式)日渐消亡的忧思。 2、人与自然

反思现实生活中“人”对“自然”的非理性开发,表达“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谐共处,爱护生物。

比如:《想象鸟鸣的幸福》本文通过想象,描写了一系列美好祥和的画面,表现了鸟鸣声带给我们的快乐和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写出了现代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而表现作者对美好东西缺失的遗憾与伤感之情。 3、古镇,一般因为现代文明建设,破坏了原有的传统地方文化,因而担忧

《烟雨中的古镇》“我在想,这样的古镇在我们那里为什么会消失了呢?是不是家乡在经济飞速发展,将这样的小镇都翻新了?为什么某些古老文明的留存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协调呢?”这样写,用家乡古镇旧景的消失反衬了乌镇保留下来的古朴风貌弥足珍贵。连续三问,表达了对故乡的古镇旧景因经济飞速发展而消失的遗憾,对古老文明的留存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协调的反思,也暗含着作者对古老文明遭到破坏的担忧。

4、励志类,具体表现为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努力做成某事的气概,表达要做什么样的人的强烈意愿,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等

比如:《漓江情韵》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

5、人间真情,亲情,友情,人间关爱……

比如:《传递》小男孩因为善良,受到“她”的资助读完大学;“她”因为善良,火锅店的生意由冷清又好转起来。善良不仅温暖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比如:《母亲石》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 二、 理清思路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1、文章线索

(1)线索的分类 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2)找线索的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3)线索的作用 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思路清晰,结构紧凑。

《枣核》:枣核是全文的线索,还可以以枣核作为悬念和推进悬念的线索,以“索枣核——见枣核——说枣核”的步骤体会枣核虽小,却让海外游子时刻牵挂,体会海外华人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

2、 文章的顺序。

(1)顺叙: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人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1)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2)补充交代了…… (3)丰富了人物的形象(4)深化了主题(4)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比如:《传递》第(6)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插叙。(1分)补充交代了小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原因,(1分)突出了小男孩懂事、善良、乐观的品质,丰富了人物的形象(1分)为下文写“她”给男孩废品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1分) 三、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真实。与读者没有距离;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便于情感交流,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第三人称: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便于叙述和议论。 四、【表达方式】

(l)记叙: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

(2)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细致的描绘与刻画。 (3)议论,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4)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作用: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

1

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说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性质。 五、【描写类型及作用】 1、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 (2)语言(对话)描写 (3)动作(行动)描写: (4)心理描写:

(5)神态描写:

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作用)

2、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

(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①交待天气时令,(为人物出现提供背景或者场景。) 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 衬托人物……形象 (2)社会环境的描写

①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②交代风土人情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作用:①交代了平桥村人的好客淳朴② 人与人之间关系平等 3、描写的角度

(1)正面描写:直接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2)侧面描写:通过他人言行衬托人物的某种感情和性格特征。

《口技》写“京中有善口技者,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用道具的简单,侧面烘托技艺之高超。)

4、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语言、动作、等极细微的描写 《背影》多处细节描写 “他嘱我一路小心”:语言的细节描写,一个慈父形象跃然纸上“ 动作的细节描写: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父亲了却了一桩心愿,所以心里很轻松,是一种尽到父亲职责的踏实和满足。 六、【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文中词语的含义” 结合词语的原始意义来解释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是:①主题用“代入法”:联系段落或文章主题(某种思想或感情),来答

②根据该词前后语句内容,用“代入法”。

《传递》)“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1分)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或小男孩的乐观坚强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1分)

2.【词语妙用】

答题思路:手法+效果+对象+特点+情感

《目送》:“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用了叠词富有音韵美,表达出父母对儿童的怜爱和对儿童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的担心和关切。 3.【理解句意】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1)抓住关键词(2)要联系上下文或中心,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

《寒冷的味道》:“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呀。”:寒冷意味着挫折和苦难,它就像盐一样,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4.【句式特点】

(1)《大唐柳色》可一旦他们发现追求必须以人格付出为筹码时,他们却惶惑了,他们沉默了,他们爆发了,最终选择义无反顾地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长揖而去,拂袖归山;然后再去寻找新的起点。画线句如改为“他们却惶惑了,沉默了,爆发了”好不好?简要说明理由: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情感更加强烈,突出强调了唐代文人追求功名利禄,须付出人格时惶惑、沉默、爆发的情感变化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们重视功名,但更重视人格的洒脱个性。(2分)

(2)《地气》文长短句结合,以短句为主,很有特点。请以第④段画线句为例,说说这样的语言表达有什么好处。儿时学自行车摔到农田里,那沁人心脾的泥腥味;翘檐的老屋;后山的小溪、映山红和一座座老坟;外塘姨婆家海泥鳅的无比鲜美,沙子炒蚕豆让人心碎的香,刚出锅的小葱炒土豆,鸡鸭狗打架;黑白照片里母亲的纯美;上学路边一丛比太阳还艳的野菊花;毛竹搭的戏台;母亲亲手做的嫁衣;异乡街头飘来的家乡海鲜汤年糕的味道;泛黄的手写书稿;黑板上熠熠生辉的词语——淳朴、诚信、正直、坦荡、理想、快乐……

答案:语言具有节奏感,音乐美,(1分)突出了美好的记忆画面之多,在脑海中闪过的速度之快,(1分)表达了作者很享受这种带有温暖而馨香的感觉的记忆的唤醒。(1分) 【修辞之美】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赞美(或愤怒、伤心等)的感情。 比拟:赋予物以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生动形象地….一的特点,表达了作者赞美(或怒、伤心等)的感情。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使人对……的特点留下了深刻印象,表达了作者赞美(或愤怒、伤心等)的感情。

夸张: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有音乐感;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感情强烈;有气势地抒发了作者×××××感情。 反复:多次强调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反复:反复是为了强调,有力地突出了……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增添文学色彩),丰富文章内容,增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

2

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七、【鉴赏技巧】

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海燕》。

对比: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如《范进中举》】

衬托(烘托)侧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范进中举》

O先抑后扬: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如《阿长与<山海经)》。(对阿长的态度,由先前的不喜欢,到后来给他带来<山海经>对他的佩服.

O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耐人寻味,催人思考。如《陋室铭>、《爱莲说》。 O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如《春》

O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举例:《沁园春 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实写之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天晴后的景)这样虚实相间,使词中的景色层层叠叠,勾画了一幅壮美、立体的北国雪景图。

O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O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枣核》 O卒章显志:如《岳阳楼记》。 O以物喻人:如《马说》。

O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O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记叙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常见的有:1、动静结合2、远近结合3、虚实结合、4、正面(侧面)描写等。

八、【段落作用】 (一)弄清三个问题

(1)考虑段落使用的手法(自然环境、人物描写、设问引用诗句等修辞手法) (2)这一段落具体写的内容

(3)考虑这个段落所在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根据不同的位置关系考虑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二)从两个方面来回答问题 1、内容上 2、结构上

(三)各个位置段落的作用 1、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内容上:①开篇点题;②点明中心。

结构上:③总领全文;④引起下文;⑤为下文作铺垫;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⑦推动情节的发展;⑧与下文照应。 2、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内容上:为表现的人物的感情或思想服务。

结构上:(1)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与某一地方……照应(3)为下文作铺垫(4)推动情节发展。

3、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内容上:(1)点明中心(2)深化中心)(表达的……的思想感情)(3)或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

结构上:(1)总结全文(2)照应开头(3)点题。 九、记叙文题目的含意和作用 (一)考理解和含义: 1、看是否用比喻和双关、拟人。

2、有比喻就写出本义和喻义;双关就写出表层和深层意义。(深层含义一定要结合文章中心回答.,既指……意思,又指……意思)

3、如果有象征意义的还要指出其象征意义。

4、如果以上几种都没有,就要抓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如果是几个关键词语,就要分别解释各自的意思。 .

举例:《在一片蛙声中失眠》 (1)城市生活中出现蛙鸣导致心烦意乱,无法入睡, (2)人们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已经不习惯这自然的声音,所以失眠。 (二)考作用(从修辞、写法、记叙内容、主旨、与人物关系、线索、表达效果) 1、首先考虑用的手法,从手法的角度来答题。(比喻修辞或者双关) 2、指出文章标题的内容和结构上作用。

内容:(1)点明写作对象 (2)概括了文章内容;(3)揭示文章的主旨

结构方面(1)文章的线索(这样的题目,往往是一个名词,如《老屋》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新颖。

举例:《13元的遗产》.①13元“遗产”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 ②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题 ③造成悬 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心比作会开花的树,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有美感富有诗意,意近即可)②有意蕴,暗示(揭示)文章的中心③以“树”为线索行文,思路清晰。(共2分,答对一点得1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