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总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50: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同种寄生虫对比

(1)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节片 头节 猪带绦虫 较薄,略透明 牛带绦虫 较厚,不透明 近球形,有4个吸盘,近方形,有4个吸盘无小两圈小钩和1个顶突 钩和顶突 孕节 分支不整齐,呈树枝状分支整齐,呈树枝状每侧每侧约7~13支 约15~30支 囊尾蚴 镜下可见内卷曲的顶不具有顶突和小钩 突和小钩

(2)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d)和美洲板口钩虫(N.a) 体形 A.d N.a 前端和尾端向背面卷前端向背面仰曲,尾端曲,略呈C形 向腹面弯曲,略呈S形 腹侧前缘有一对板齿 口囊 腹侧前缘有两对钩齿 背辐肋 远端分两支,每支再分基部分两支,每支再分三小支 二小支 交合刺 两刺长鬃状,末端分开 一刺末端有倒钩,与另一刺末端相并包于膜内 转续宿主 猪、狮、虎、犬、猫、猴 猩猩、猴、牛 流行区域 黄河以南的北方

(3)假叶目和圆叶目 头节 梭形 假叶目 黄河以南的南方 圆叶目 球形 4个吸盘 聚成一块,卵巢后 节片侧部 无孔,囊形 差别大 球形 固着器官 1个吸槽 卵黄腺 滤泡状,卵巢前 生殖孔 节片中部 子宫 有孔,管形 成节孕节 相似 虫卵 如吸虫卵 生活史 两个中间宿主,虫卵必一个中间宿主 须到水才可生长

(4)班氏吴策线虫(W.b)和马来布鲁线虫(B.m)

体态 W.b 柔和,弯曲较大 B.m 硬直,大弯上有小弯 较长(2:1) 头间隙 较短(1:1 或 1:2) (长:宽) 体核 圆形或椭圆形,各核分椭圆形,大小不等,排列开,排列整齐,清晰可紧密,常互相重叠,不易数 尾核 无 分清 有两个 中间宿主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采血时间 10pm-2am 8pm-4am 寄生位置 深浅淋巴系统(下肢、上下肢前部淋巴系统(下阴囊)等,可检尿液 肢多见) 致病 淋巴肿和象皮肿 鞘膜积液 乳糜尿 隐性丝虫病 精索炎

(5)间日疟原虫(p.v)、恶性疟原虫(p.f)、三日疟原虫(p.m)

p.v p.f p.m 淋巴水肿和象皮肿 环较大,核1环纤细,核1或同p.f 环状体 个,占RBC直2个,占RBC直径三分之一 径五分之一 胞核增大,胞质增多 虫体形状不规虫体形状同环虫体形状为带大滋养体 则,疟色素棕状体相似,疟色状,疟色素深褐黄色,有伪足 素黑褐色,外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