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金沙园二期片区首动区总体规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0:20: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金沙园二期片区首动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简本

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金沙园二期片区首动区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 本)

1.规划概述

金沙园作为福建省五个省级高新区之一,是三明市与沙县联合开发的重点建设项目。金沙园位于沙县北郊,分为富口片区、北区和南区,二期首动区则位于富口片区,是二期的启动区域。为统筹安排三明金沙园二期各项建设事业,指导金沙园区科学合理发展,更好的发挥其在区域经济中起到外引内联的平台作用,不断提升沙县未来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特此委托三明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整编了相应规划,规划名称为“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金沙园二期片区首动区总体规划”。 1.1规划范围及规模

本规划区具体范围北至车头农场,南至白溪口村,西至富口溪,东至岭头山脚240米高程线一带。

规划总用地规模为837.26公顷,建设用地779.54公顷,以工业用地和生活用地为主。其中工业用地约435.99公顷,占建设用地55.93%;生活用地(居住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约61.7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7.92%。;人口规模5.16 万人。 1.2规划产业定位

规划区重点发展以下产业:医药制造、食品制造、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与生产生活配套服务。 1.3规划功能定位

①三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高新产业转移的高地。

②沙县乃至三明北翼经济新兴增长极。。 2.规划区开发现状

规划区内现有用地涉及两个个行政村和一个农场,总居住人口约2443人,其中延溪村1297人,姜后村1038人,良种场108人。

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金沙园二期片区首动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简本

现状建设用地以乡镇居民点为主,包括一个安置小区(即在建姜后安置区),此外已建成304省道从中部贯穿至北部,其它乡村道在3—6米之间。已建设用地占规划用地的4.02%。

3.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区域的开发受一系列制约因素的影响,如水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规划实施过程中占用耕地和林地、规划区内居民点多、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因此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环境条件等,合理规划布局,使区域经济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4.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⑴水环境

根据本环评推荐的污水处理方案,依托富口片区东北角规划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厂近期设计规模为1.5万m3/d,远期规模3.0万m3/d。尾水排入东溪。根据预测在规划环评的约束条件下,开发区建设对东溪影响可接受。

⑵大气环境

根据预测,评价范围内各敏感点和网格计算点,污染物浓度增量叠加本底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因此在按本规划情景约束条件前提下,规划实施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程度可接受。

⑶声环境

规划方案实施后区域声环境质量受交通噪声影响最大,区内规划道路红线与居住区的距离较近,虽然规划道路两侧一般设有绿化带,但区内过境道路、主干道两侧声环境敏感目标邻路一侧建筑受交通噪声影响较大,建议在合理规划并保留一定绿化隔离带的基础上,对邻干道一侧的居民建筑设置隔声窗,减少交通噪声影响;工业噪声总体来说对规划区的影响较小。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GB/T15190-2014《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本报告进行了规划区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建议声环境功能区划按规划用地功能划分为2类区、3类区和4a类区。

⑷固体废物

开发区规划范围内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生活垃圾规划设置了生活垃圾转运和收集系统,开发区产生的生活垃圾运至

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金沙园二期片区首动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简本

三明垃圾填埋场处置;远期依托三明市三元区莘口镇黄砂村的“三明市(永安市、沙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工程”处置,一期焚烧设计规模: 600t/d,计划2018年正式投产运营,因此产生的生活垃圾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企业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大部分进行了回收利用或外卖,少数未能利用的固体废物送到垃圾焚烧厂及填埋场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除回收利用外,其余均依托拟建于尤溪县西滨镇西洋村横坑的“中节能(福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处置,焚烧设计规模:30.0t/d,计划2018年投产运营。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但在工业园区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做好污染防范措施。

⑸生态环境

规划实施将导致区内土地利用结构及植被覆盖变化,影响局地小气候及土壤肥力,导致地形改变及水土流失,最终造成生态系统类型与功能的变化。此外,也将对区外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规划实施将使规划范围内的生态承载力降低,而对整个沙县的生态承载力影响较小。在采取本环评提出的缓解措施基础上,本规划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⑹社会环境

规划实施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利有弊。规划实施将有力促进沙县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区域道路交通以及基础设施状况,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拆迁安置补偿、保障社会安定等问题。规划实施将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人口结构,受拆迁安置影响的区域主要为区内的富口片区内的村庄,目前制定的拆迁安置办法符合国家拆迁安置要求,基本可以满足居民拆迁安置对居住地点和安置面积及住宅基地的要求。规划区人口结构的改变将对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社会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若能顺利解决,将很大程度上加快和带动规划区及周边地区城镇化进程。

⑺环境风险评价

①规划内的项目具有潜在事故风险,需要进一步从规划、建设、生产等各方面积极落实风险评价提出的风险防护措施(包括地质灾害评估及预付措施),以确保安全。

②规划项目在选址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卫生防护距离要求,避免事故发生时对敏感的居住人群的影响。

③为了防范事故和减少危害,需要制定有效的、完善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