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第五版)第八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24 17:48: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2)练习题

一、判断题:

1.碰撞理论成功处之一,是从微观上揭示了质量作用定律的本质。 2.确切地说:“温度升高,分子碰撞次数增大,反应速度也增大”。

3.过渡状态理论成功之处,只要知道活化络合物的结构,就可以计算出速率常数k。 4.选择一种催化剂,可以使ΔrGm > 0的反应得以进行。 5.多相催化一般都在界面上进行。

6.光化学反应的初级阶段A + hv-→P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7.酸碱催化的特征是反应中有酸或碱存在。 8.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所有性质都不改变。

9.按照光化当量定律,在整个光化学反应过程中,一个光子只能活化一个分子,因 此只能使一个分子发生反应。

10. 光化学反应可以使ΔrGm > 0 的反应自发进行。

二、单选题:

1.微观可逆性原则不适用的反应是:

(A) H2 + I2 = 2HI ; (B) Cl· + Cl· = Cl2 ; (C) 蔗糖 + H2O = C6H12O6(果糖) + C6H12O6(葡萄糖) ;

--

(D) CH3COOC2H5 + OH=CH3COO+ C2H5OH 。

-1-4

2.双分子气相反应A + B = D,其阈能为40 kJ·mol,有效碰撞分数是6 × 10,该反

应进行的温度是:

(A) 649K ; (B) 921K ; (C) 268K ; (D) 1202K 。

-1

3.双分子气相反应A + B = D,其阈能为50.0 kJ·mol,反应在400K时进行,该反

应的活化焓?rHm为:

-1

(A) 46.674 kJ·mol ;

-1

(C) 45.012 kJ·mol ;

? (B) 48.337 kJ·mol ;

-1

(D) 43.349 kJ·mol 。

-1

4.关于阈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阈能的概念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B) 阈能值与温度有关 ;

(C) 阈能是宏观量,实验值;

(D) 阈能是活化分子相对平动能的平均值 。

5.在碰撞理论中,碰撞直径d,碰撞参数b与反射角θ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0 < b < d,分子发生碰撞 ; (B) 0 < θ < π,分子发生碰撞 ; (C) 若b = 0,则θ = 0 ; (D) 若b = 0,则θ = π 。

6.由气体碰撞理论可知,分子碰撞次数:

(A) 与温度无关 ; (B) 与温度成正比 ;

(C) 与绝对温度成正比 ; (D) 与绝对温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

7.有关碰撞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能说明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B) 证明活化能与温度有关;

(C) 可从理论上计算速率常数与活化能; (D) 解决分子碰撞频率的计算问题。

8.有关过渡状态反应速率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 ;

(B) 势能垒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C) 活化络合物在马鞍点的能量最高 ;

(D) 反应分子组越过马鞍点后可能返回始态。

?0?9.对于气相基元反应,下列条件:(1)温度降低;(2)活化熵rSm越负;

?0?H(3)活化焓rm越小;(4)分子有效碰撞直径越大。能使反应速率变大的条件是:

(A) (1)(2) ;

(C) (2)(4) ;

(B) (3)(4) ; (D) (1)(3) 。

??Hrm10.若两个同类的气相反应的活化焓值相等,在400K时,两个反应的活化熵 0?0??rSm(1)-?rSm(2) = 10 J·mol-1,则这两个反应的速率之比:

(A) k1/k2 = 0.300 ; (C) k1/k2 = 1.00 ; (B) k1/k2 = 0.997 ; (D) k1/k2 = 3.33 。

11.根据过渡状态理论,液相分子重排反应中: (A) Ea = ?rHm ;

??

(B) Ea = ?rHm- RT ; (D) Ea = ?rHm/RT 。

???(C) Ea = ?rHm+RT ;

12.下列各式中,活化能Ea、临界能Ec和标准活化焓?rHm的关系正确的是:

??(A) Ea > Ec > rHm;

??(B) rHm> Ea > Ec ;

??(C) Ec > rHm > Ea ; ?? (D) Ec > Ea > rHm。

k2**

??B + C。 13.林德曼单分子反应机理如下:A + Ak?1A + A,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低压下表现为1级反应; (B) 在低压下表现为2级反应; (C) 在高压下表现为2级反应; (D) 在高压下表现为1级反应。

14.下列哪个光化学反应中,光的量子产率Φ最大的是: (A) 2HI-→H2 + I2 ; (B) 3O2-→2O3 ; (C) H2 + Cl2-→2HCl ; (D) H2S-→H2 + S(g) 。

k1k?115.一定温度下,某液相反应 A+ BC+ D,当在体系中加入某电解质 以增加离子强度时,则k1,k-1的变化为:

(A) k1不变,k-1增加; (B) k1不变,k-1减少; (C) k1减少,k-1增加; (D) k1减少,k-1不变。

16.溶剂对溶液中反应速率的影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介电常数较大的溶剂有利于离子间的化合反应;

(B) 生成物的极性比反应物大,在极性溶剂中反应速率较大; (C) 溶剂与反应物生成稳定的溶剂化物会增加反应速率; (D) 非极性溶剂对所有溶液中反应速率都无影响。

n +

k1m-

P +

17.光化反应的初级阶段 A + hν-→P,其反应速率: (A) 与反应物A的浓度无关 ; (B) 与反应物A的浓度有关 ;

(C) 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 (D) 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

18.根据光化当量定律:

(A) 在整个光化过程中,一个光子只能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 (B)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个光子活化1mol原子或分子 ; (C)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个光子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

(D) 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爱因斯坦能量的光子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

19.一个化学体系吸收了光子之后,将引起下列哪种过程: (A) 引起化学反应 ; (B) 产生荧光 ; (C) 发生无辐射跃迁 ; (D) 过程不能确定 。

20.用一束波长为300~500 nm的光照射反应体系,有40%的光被吸收,其量子效率: (A) Φ = 0.4 ; (B) Φ > 0.4 ; (C) Φ < 0.4 ; (D) 不能确定 。

21.光合作用反应6CO2 + 6H2O=C6H12O6 + 6O2,每生成一个C6H12O6,需要吸收多 少个光子:

(A) 6 ; (B) 12 ; (C) 24 ; (D) 48 。

22.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中,比较精确的公式是:

(A) k = A·exp(-Ea/RT) ; (B) lnk = -Ea/RT + B ;

n(C) lnk = lnA + mlnT - Ea/RT ; (D) (kt + 10n)/kt = r 。

23.光化反应与黑暗反应(热反应)的相同之处在于:

(A) 都需要活化能 ; (BC) 反应均向着ΔrGm(T,p ) 减少的方向进行 (C) 温度系数都很小 (D) 化学平衡常数与光强度无关 。

24.有关催化剂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参与反应过程,改变反应途径 ; (B) 催化反应频率因子比非催化反应大得多 ; (C) 催化剂提高单位时间内原料转化率 ; (D) 催化剂对少量杂质很敏感 。

25.破坏臭氧的反应机理为:NO + O3-→ NO2 + O2,NO2 + O-→ NO + O2, 其中NO是:

(A) 总反应的反应物 ; (B) 中间产物 ; (C) 催化剂 ; (D) 自由能 。

26.酶催化的主要缺点是:

(A) 选择性不高 ; (B) 极易受杂质影响 ; (C) 催化活性低 ; (D) 对温度反应迟钝 。

27.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在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吸附一般是什么形式: (A) 形成表面化合物 ; (B) 化学吸附 ; (C) 气体发生液化 ; (D) 物理吸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