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8:52: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2019学前教育史 自学考试 外国教育史部分 【金牌笔记】
第一章 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
1、史前社会的四个时期
⑴前氏族时期,群婚制 ⑵母系(或母权)氏族社会 ⑶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以男子为核心组成的多妻大家庭 ⑷军事民主制社会 2、史前社会实行儿童公养公育 3、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内容
⑴劳动技能教育——从旁观察,在游戏中模仿 ⑵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了解家庭惯例,认识亲属、血缘关系,其目的在于培养尊敬长辈,遵守礼法,具有氏族部落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为之奋斗的精神 ⑶军事体育训练——目的在于驾驭自然的能力,保卫氏族的利益,内容包括军事技能和打猎 ⑷其他,宗教、歌舞等。 4、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
⑴示范与讲解 ⑵观察与模仿 ⑶奖励与批评 5、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⑴在家庭中进行的,家庭模式的变化、发展而相应得到改进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和同步的。
⑵儿童是公养和公育的,体现出民主、平等的性质。
⑶教育方式是同生产劳动和家庭生活紧密结合的,教育内容简单。
⑷不可能出现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教师,成年女性是当然的教育者,家庭及其周围驻地是自然的教育场所。
第二章 古代东方的学前教育
1、学校的类型
⑴宫廷学校,用来教育皇子皇孙和皇亲国戚的子弟 ⑵职官学校,用来培训政府官员的子弟 ⑶寺庙学校,培养僧侣 ⑷文士学校,培养一般文秘人员。 2、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⑴内容:父辈技艺的传承,祭祀、医学、建筑、农务 ⑵方法:家长制加体罚 3、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的两个阶段:家庭教育时期和会堂教育时期
4、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与佛教幼儿教育的区别
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盛行家长制,教育内容除了身体养护和传授生活知识、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外,最主要的是传诵《吠陀》经。主要方法是口耳相传,死记硬背。刹帝利、吠舍种姓的子弟,学习有关军事、农作、手工方面有用的实际知识。首陀罗中性的孩子,被完全剥夺受教育的权利。
佛教反对婆罗门第一,佛教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传播教义、广招信徒,要求人们藐视显示、吃苦修行,同登虚幻彼岸,主要在信仰方面、公德意识的养成方面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
区别: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是与种姓制度和宗教密切相关的,其中婆罗门教的教育是以维系种姓压迫制度和培养婆罗门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的。与之相应实施的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是分别在各自家庭中进行的,以记诵《吠陀》经为主要内容,以父教子代代相传。佛教教育在印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幼儿教育有家庭教育和寺、庵教育之分,但都是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基本特征的。因此,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第三章 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
1、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比较
共同点:采取了“优选法”;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轻视体力劳动;灌输剥削阶级思想意识;学前教育还处在萌芽状态。
不同点:生存权上斯巴达是由政府官员来决定,而雅典一般由父母来决定;在培养目标上,前者是英勇善战的战士,而后者则要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在教育内容上,前者偏重于身体的养护和品格的陶冶,后者则还增加初步知识和音乐欣赏等;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强调简练、严厉和服从,雅典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 2、古代希腊幼儿教育的特点:
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优选法”的具体措施;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对儿童从小就开始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奴隶主阶级思想意识;整个幼儿教育还处在自发式的萌芽状态。 3、古代罗马的学前教育的三个时期
⑴共和前期的学前教育:实行的是家长农奴制度。教育实施一种“农夫—军人”的家庭教育,教育内容有:农耕和军事本领学习、品德培养、简单知识。
⑵共和后期的学前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为适应共和制政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培养
雄辩家。教育人员是乳母、希腊保姆和希腊教仆。教育内容学习希腊文、拉丁文和宗教。
⑶帝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教育目的改为培养忠于帝国的官吏和进行文化思想灌输的教师。教育上的变化有:①地位变化——教师从教仆到教师,享有一定的特权,免除教师的兵役和劳役;②国家支助,开设一定的初等学校;③教师必须经过皇帝的严格挑选;④对教师工作和教学内容进行监督;⑤开设宫廷学校,任用基督教徒来充当教师
4、论柏拉图儿童的优生优育
柏拉图是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⑴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优生优育的问题 ⑵婚权在于执政者 ⑶男女婚龄作了严格规定,男25-55岁,女22-40岁 ⑷检验审查新生儿 ⑸国家要统一设置育儿院 ⑹公育制度,1-3岁为第一阶段,3-6岁为第二阶段 ⑺寓教于乐 5、论亚里士多德学前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35年创办了一所名叫吕克昂的学校,是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说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具有百科全书的科学”,主要著作有《政治学》和《伦理学》 ⑴论教育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①教育当作实现其政治目的的重要的手段 ②人之善,则有赖于教育去实现 ③把教育作为国家公共要务 ④强调“教育应由法律规定”,这也是西方教育史上“教育立法”思想的开端。 ⑵论教育的年龄分期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躯体和灵魂如同形式和质料,灵魂是以非理性灵魂和理性灵魂的顺序来发展的,首先是身体的养育,其次是情感的训练,然后是理智的教育,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坚持的“效法自然”的一条教育原则。他把受教育的年龄划分为①从出生-7岁为第一时期 ②7岁-14岁为第二个时期 ③14岁-21岁为第三个时期
⑶论学前教育思想
①从出生到5岁这一阶段,亚里士多德反对儿童进行课业学习或劳作,而应有充足的活动,儿童啼哭,则不必禁止,故事内容应由负责教育工作的官员作出精心的选择。②儿童5岁至7岁阶段的教育,应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主要任务,他们必须住在家里接受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决定儿童道德品质的构成有3个因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