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0 6:25: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2、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 识字 ,帮助学生 说好普通话 ,帮助学生 阅读。 3、识字是 阅读 和 写作的基础,是 1-2年级 的教学重点。
4、《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 参与意识 和 情意态度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 交际情境 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 交际任务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 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 、家庭 、社区 等教育资源。 6、 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
2、课堂即时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质性评价,称为“课堂即时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各2分) 2、《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3、“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不同点是:“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交融式目标”能很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相同点是: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无论是由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还是由目标指向的学习结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2、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丰富的具有地域优势的课程资源。(3)《课标》倡导建设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需求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4)新课程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5)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在教学中努力开发课程资源。
1.唐宋以后, 出现了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等流传了 1000 多年的语文启蒙教材。
2.癸卯学制规定的中小学必修课程中,有“读经讲经”和“中国文学”两门课程,这就是我国语文教学独立设科的最早名称。
3.壬子癸丑学制取消中小学的读经课,中小学语文课程统称为“国文” 。
4.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学校以“国语”为标准音进行教学,中小学各科教科书以及大学讲义逐渐全部使用白话文。语文学科在小学改称“国语科” ,在中学仍称“国文科” 。1949 年开始,统一称作“语文”。
二、如何理解语文的构成要素?(10分)
首先教学内容要“实” ,即要有具体而实在的教学内容,也就是常说的教学目标要 明确、具体,要知道这节课所传授的知识、所要培养的能力、或所要进行的情感熏陶其次,一节好的语文课还要有突出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就是教师在正确地把 握、 深入地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需要着重引导学生去理解掌握的知识、 能力或着重培养的某种情感
三、举例说明汉语拼音教学中关于声调的教学方法。(10分)
正声调,在汉语音节的构成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每一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在拼音教学中,决定某个音念第几声的方法大致有这么几种:数调法。这完全是注音字母式的办法。不论是第几声,都要从第一声阴平数起,一直数到所要的那一声为止。象:“妈”是mo,a,mā。“麻”是mo,a,mā;mā,má。“马”是mo,a,mā;mā,má,mǎ;。“骂”是mo,a,mā;mā,má,mǎ,mà。指调法。声母,韵母拼成音节先读第一声,然后再指出需要读成第几声,最后按照它的调值去读。象:mo,a,mā;三声mǎ;“马车”的“马”。等
七、初上小学语文教学讲台,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一、面对学生,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二、板书之前,要将黑板彻底擦干净,擦出底色,把字写工整、写规范,教师的板书要成为学生的字帖。三、教态要优雅,在举手投足之间尽显语文教师的内涵之美。四、语文教师要把每一句话讲清楚、讲完整,讲规范。五、请学生回答问题时,顾及的面要尽量广一些,不能老是几个好学生6、一定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7、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1、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各1分)
2、《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四、观点论述题
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答:(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多媒体使用不当也会削弱语文学习的效果。(2)多媒体以其生动的画面、声音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有其优势。(3)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应定位在辅助上,不能替代丰富多样的语文课程资源。(4)多媒体的使用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1、对学生、对语文的热烈而执着的爱,从心底里喜欢学生,愿意和学生交流、交心2、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的阅读兴趣。3、一口流利动听的普通话;一手端庄秀丽的粉笔字;一张慈爱笑意的面容4、孜孜不倦地阅
读, 5、尊重学生,严谨执教,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6、让课堂鲜活而灵动
2、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3为何要写教学反思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4.教学反思的内容1、写成功之处2、写不足之处3、写教学机智4、写学生创新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
一、填空题。
1、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3、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 语文学习方法)。
4、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8、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9、总目标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10、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1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2、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和谐发展。
13、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4、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15、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16、《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 160)篇(段);课外阅读量达到(145 )字左右。其中第二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 50)篇,第三学段要求背诵诗文(60 )篇。 17、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8、 第一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其中( 800——1000 )个左右会写。 1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 20、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 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2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