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0 14:22: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过程

一、主题引路,导入内容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1.播放有关春天的图片音乐伴奏),学生欣赏。 2.学生说自己印象中的春天。 3.背诵已经读过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师:春天桃红柳绿、草长莺飞,引得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赞叹,让我们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再一次走进春天。(板书课题:咏柳、春日)

【优美的图片、悠扬的音乐,教师引领学生赏春天、说春天、诵春天,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使学生初步体验和感受春天的美。】

- 1 -

二、整体诵读,触摸意象

1.自由练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古诗,思考交流:这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景色。不同点: (1)作者是不同朝代的;2)所写的事物不同:《咏柳》是写——初春二月的柳树,《春日》是写——春游所见的景色。

【初读诗歌,目标明确。教师提出读书要求,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读的要求由读正确、通顺到读出诗的大概内容,读得有层次,读的要求逐步提高。】

三、分步解读,感受意境 (一)学习《咏柳》。 1.读诗赏画,画中品诗。

(1)出示《咏柳》诗句,指名读诗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喻柳,足见其清新自然;“绿丝绦”——柳枝的绵长和柔软;“春风似剪刀”——运用设问加比喻,把春风比作一位能工巧匠,歌颂了充满生机的春光。

(3)齐诵整首诗。

- 2 -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碧玉”、“绿丝绦”感悟作者笔下柳树的美丽和高贵;抓住“春风似剪刀”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

2.引导对比,体会心境。

(1)师:在贺知章的笔下,柳树是如此的美丽、高贵,春天是这样的生机勃勃、神奇。可是,古代诗人写了许多有关柳树的诗歌,它们又是怎样的情形?再来看其中的一首。

出示白居易的《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2)师:在这首诗中,诗人眼中的柳树怎样?心情怎样?请大家先自读古诗,了解大意,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表达了诗人伤春叹别之情。)

(3)师:同是柳树,在不同的人的笔下,有不同的画面和形态。贺知章为什么会感觉到柳树的美丽和春天的美妙神奇呢?这当然和他写这首诗时的心境有关。

介绍作者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唐天宝三年,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宫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柳树,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 3 -

3.师生合作,引读诗句。 课什出示古诗插图,配乐引读。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青翠欲滴啊!——生读:碧玉妆成一树高。

师: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生读: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生读:不知细叶谁裁出。

师: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生读:二月春风似剪刀。

4.小结过渡:贺知章将对万物萌发、百花争艳的春天的赞美集于柳树一身,柳树成了春的使者、春的化身。那么,朱熹眼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

【对比赏读,写作背景的及时补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感悟“同物同景不同'诗'”的缘由,使学生在对比中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学习《春日》。 1.理解诗意,体会心情。

(1)学生自读吟诵,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2)师:知道诗人朱熹在春日里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依据是什么?找出诗中的词句说明。

- 4 -

(寻芳——踏青赏花,看花观景,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无边——一望无际,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一时新 一下子焕然一新。万物更新使诗人耳

目一新,令人欣喜。万紫千红——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2.想象画面,诵读诗句。

师:朱熹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能不高兴吗?引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欣赏到万紫千红的春色,心情怎能不好?引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此时你就是踏春赏春的朱熹,看到那万紫千红的景色,你想怎样吟诵此诗来表达此时的心情呢?引读整首诗,读出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

【立足于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通过自读理解后再来解读朱熹的心情,也就找到了本诗的教学重点及情感基点。学生的反复吟诵,想象画面,与语言“亲密接触”读出了诗人的心境,读出了诗人的情感】

3.用心品诗,感悟哲理。

师: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心里非常高兴,这只是文字表面的意思,这首诗还有它的深层意义,不了解朱熹就读不出诗的真正内涵。

(1)了解作者朱熹,特别强调他的诗歌特点:他的诗自然清新,寓意含蓄,简练明快,很多作品成功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和诗人的远大胸怀,常于朴实中透出深刻的哲理。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