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体育水平二第一章《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论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7:50: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进入新世纪,体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健身已成为人们的自觉需求;从小锻炼身体,获得体育健身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审美意识和塑造健全人格,日益为大家所理喻。培养学生自我健身能力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学生具备深厚的自学能力功底,自我健身能力也将水到渠成。因此,体育教学就发挥着重要作用。引导好,组织好,管理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因材施教,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自我体育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单独完成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合作处理锻炼过程中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也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学会参加体育锻炼的方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比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小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学生对自我锻炼的认识

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认识不够,对待上体育课的态度也完全不一样,采取被动的方式接受有关的体育信息,除了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的课外时间几乎全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就本身而言是喜欢上体育课的、想好好地进行学习和锻炼的,却因得不到教师正确的指导而不知道该练什么和怎样锻炼,导致学生的“锻炼热”慢慢降温,直至消失殆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

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要使学生提高上体育课的热情及积极性,从小形成自觉参加锻炼的良好的习惯,走向“我要锻炼”的方向,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时机。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学习小组是比较好的学习形式。通过学习小组的共同努力,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需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本领,既缩短了学习的时间,又提高了学习的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对有些相对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

己学习,只要在旁边作一些点睛式的点拨就可以了。即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在活动中可以只提些要求、不教给方法,让学生去尝试和探讨。学生在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产生错误的原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不管是寻找自己的还是他人的错误动作都要用心思考。这种发现问题产生根源的能力在学生以后的一生中都是享用不尽、受益匪浅的。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可以在一些技术性比较高的如:跳高、跳远、投掷项目中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会看动作示意图和技术的文字解释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这种学习的方法结合教师的讲解示范,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运用,并且了解的更加清晰和明了,同时也激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师生感情融洽,相互尊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遇到困难时,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处处表现出一位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让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感染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况且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教学思想、教法就会被学生自觉地接受,学生就会加强课内课外的练习,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