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考专题复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7:15: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球表面形态 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考点梳理]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a)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运动、岩浆使地表隆起或主要来自地球内力作用 活动、变质作凹陷,形成高山各种地表形态内部 用、地震等 或盆地 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风化、侵蚀、搬主要来自地球削高填低,使地的结果 外力作用 运、堆积、固结外部的太阳能 表趋于平坦 成岩作用 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a) 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板块运动形成了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即板块与板块之间互相挤压碰撞,或者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和地震。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地运动中。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成新的大洋地壳,该地区为板块的生长边界。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形成消亡边界。具体如图所示:

②六大板块的分布(如图)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如图中的C欧亚板块、D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F美洲板块、A非洲板块、E南极洲板块。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1

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b)

形成边界的类型 常形成裂谷和东非大裂谷、生长边界板块张裂 ←|→ 海洋 大西洋等 常形成高峻的板块相撞大陆板块互喜马拉雅山消亡边界山脉和巨大的(相向移动) 相挤压碰撞 脉、青藏高原 →|← 高原 常形成深邃的大陆板块与美洲西岸的山板块相撞海沟,以及与消亡边界大洋板块挤脉和亚洲东部→|← (相向移动) 之相伴的山脉压碰撞 的岛弧 或岛弧 板块相对移动方向 对地貌的影响 举例 4.地质构造的类型(a)

①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处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叫背斜;B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向斜。

②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构造。其中E处叫地垒,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处叫地堑,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

5.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c) 褶皱 背斜 从形 岩层一般向上态上 隆起 从岩层中心部分岩层的新老较老,两翼岩判断 关系上 层较新 方法 地质构造 图示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下凹陷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断层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 2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未侵蚀常形成谷地或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常形成山岭 地貌 盆地 体,常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构造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向斜槽部受挤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侵蚀后力,常被侵蚀压不易被侵蚀,地貌 成谷地 常形成山岭 图示 [考点突破]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的应用

(2016·浙江10月模拟)读岩石圈板块分布地球剖面示意图(局部),完成1~2题。 1.宏观地形M是( )

A.巨大裂谷 B.岛弧—海沟 C.低缓高原 D.山脉—海沟 2.宏观地形N是( )

A.海岭 B.低缓高原 C.岛弧—海沟 D.山脉 (2017·浙江十校联盟3月适应考)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3~4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