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30 23:38: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 我国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 一,我国金融业现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所占比重下降,金融业逐渐提升份额,形成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占主要份额的局面。

我国自从加入WTO后,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交易与信息系统服务日臻完善。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

1999年之前,国际金融业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1)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2)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美国模式。

1999年11月12日,美国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代了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分开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混业经营是金融企业为了实施多元化经营,加强综合竞争力所采取的重大变革。

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这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预示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80年代,我国银行都开办了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投资等业务,实质上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

1995年5月《商业银行法》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有银行分业经营的制度。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央银行金融调控手段的市场化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

如借鉴国际经验,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取代贷款规模指令性管理;大幅度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适时多次降低存款贷款利率,扩大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稳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等等。

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加速增长中收到通货膨胀等压力的阻碍,我国政府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扩大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持金融行业稳定和提高金融服务等。

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根据国内外的金融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来调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

而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近三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之一。

二,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问题整体上看,我国金融业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业务管制较严,存贷款利率没有弹性,计划定价特征明显;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受到一定的约束,金融产品单一,金融市场仍欠发达。

我国现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中最不安全的因素在银行业。 第一,我国现在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资产率仍有可能反弹。 虽然政府一直在干预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年降低不良贷款2-3个百分点,,到2017年不良贷款率降到8.6%。

但随着贷款力度的加大,不良贷款也会随之加大,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下,会出现银行不良资产的新的高峰。 第二,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缺口仍旧巨大。

虽然银行业股份制改革解决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本充足问题,但资本不足一直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据有关估计,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标的话需要补充1·7万亿元。

第三,我国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依然偏弱。

银行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差额,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80%以上来源于此,其他收入只占19%左右。 而在国外银行的盈余中其他收入占到35%以上。 第四,政府解决银行危机的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