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详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7:18: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要求中,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

“知道”即要一般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 “了解”即要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理解”即要非常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第二部分 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

一、课程的基本结构

本课程设五篇十四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篇 计划与决策 第三章 计划 第四章 目标 第五章 预测 第六章 决策 第三篇 组织与人事 第七章 组织概述 第八章 组织结构

第九章 人员配备 第四篇 领导与激励 第十章 领导者 第十一章 激励 第五篇 控制与协调 第十二章 控制基础理论 第十三章 控制技术与方法 第十四章 协调 二、学时分配比例

本课程为5学分,课内学时为90,每年春季学期开设。暂定电视授课9学时(25分钟标准带18盘),实验5学时,作业2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序号

课内学时 6 6 6 6

电视

序号

学时 0、5 0、5 0、5 0、5

9

内 容 内 容 人员配备

课内学时

6 6 6 6

电视学时

1 1 0、5 0、5

1 管理与管理学 2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0 领导者 11 激励 12

控制基础理论 控制技术与方法

3 计划 4 目标

5 预测 6 决策 7 组织概述 8 组织结构 三、多种媒体的教材 1、文字教材

6 6 6 6

0、5 1 0、5

13 6 6 6 90

1 0、5 2 9+2

14 协调 15 复习

合计

0、5

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