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坏账损失形成原因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1:59: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议企业坏账损失形成原因及对策

作者:邢丽华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4年第09期

摘要:近些年,随着商品交易的日益发展与完善,商品赊销的信用方式得以广泛应用,因此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越来越大,这必定带来坏账损失的不断增加,已影响了企业资金周转。要防范坏账形成,必须完善信用管理机制,加强对客户的分级分类管理,强化风险意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企业坏账问题。

关键词:企业坏账 应收账款 信用管理 制度 一、企业坏账形成的原因

第一,企业缺乏完善的信用管理系统,对于客户没有一套系统的信用调查和分析程序,随着市场的发展,物资供应充足,导致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形成当今买方市场的格局,企业普遍对客户抱有感激的心理情结,一味抢占市场,对于客户的资信状况关注不够,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管理较少顾及,企业缺乏专职的机构和专职人员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是问题的关键。 第二,企业没有制订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对销售部门的业绩考核指标有失偏颇,只注重市场占有率及销售规模,因此,对于可能产生的坏账,市场业务人员没有及时反馈,出现应收账款逾期后企业没有完善的追讨应收账款的程序制度,一次次追讨,一次次承诺,一次次落空,一次次无奈。

第三,业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合同管理不规范,签订合同条款不够明确、具体,证明债权的交易凭证不齐全,一旦应收款的催收进入司法程序,必要的法律要件显得尤其匮乏。 第四,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企业往往因为怕货款没追回先得支付差旅费、律师费和诉讼费,因而宁愿自己慢慢追讨,没有把必要的诉讼当作企业加大对不良债权管理的严格措施。

当然还受到市场因素、银行信用紧缩、现代社会道德感淡薄等社会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企业防范坏账形成的措施

1.建立完善企业的信用管理内控机制。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企业应建立信用管理部门,作为企业信息中枢,承担着企业“防病、免疫”的功能。一是建立并完善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客户的信用信息由客户的法人信用、财务信用、品牌信用、交易信用等多方面的信用信息构成,同时与企业领导者的个人品格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许多经验性的信息是靠销售人员在与客户接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挖掘、了解得到的。建立和完善客户作用的收集渠道非常关键。将直接来自于客户信用信息、来自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专业信用信息收集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道、公共信息渠道等录入ERP系统组成客户信用管理网络,并通过公司内部的控制制度合理分配到销售部门与信用管理部门负责,以使客户信息数据更加完善,使数据库中的信息更具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完善性。二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采用科学分析方法,对客户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根据客户信用等级采用不同的信用政策,达到扩大市场份额与有效回款两不误。三是对客户使用授信额度管理。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收账款损失的风险,应严格执行对客户的授信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客户分别核定应收账款的占用规模,对于超额度占有要及时预警。对于新开发的客户亦要按照公司的内控制度严格执行,绝不能简化。四是公司信用管理部门牵头,财务、销售部门配合建立客户资信档案,使整个信用管理系统化。

2.多渠道宣传增加业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结合公司业务特点,财务人员及法律事务部人员利用每月销售例会和集中培训机会,讲解分析相关政策法规,信用管理部门制定公司的风险管理手册,包括签订业务合同应注意的事项、结算环节应办理的手续等,使业务员有法可依。同时,让业务人员清楚:企业利益和风险是并存的。意识到企业的风险与职工失业的风险之间的关系,使业务员理解企业为了自下而上和员工不失去现有的工作而建立风险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3.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应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管理制度。定期询证函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全年客户覆盖率不低于80%。不定期巡回对账应采用“飞行检查”的方式,企业财务人员利用现场对账的机会观察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及现金流情况,及时发现客户异常状况的蛛丝马迹,防范坏账风险的发生。

4.适时地运用法律手段追讨客户的恶意拖欠。公司决策层应转变观念,在市场经济时期理清“上帝”和“无赖”的关系,在企业受益与风险的把握上适时地运用法律手段,坚决清理客户的恶意拖欠。在公司设立清欠办或法律事务部,对于通过正常渠道无法与客户达成还款协议或客户确已陷入财务困境又不具备重组前景的,应及时核实有关合同、回单、发票、还款协议等债权凭证,尽快实施诉讼程序,同时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权利义务、奖励和处罚,并随时予以监督。

综上所述,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客户资信系统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信用政策,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等有效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赊销业务带来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 参考文献

[1]陈德萍.财务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顾群.浅谈坏账损失[M].财务周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