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立项和建设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8:17: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立项和建设研究

一、前言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1]我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以教育部2001年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2005年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2年文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和2004年文件《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至2010年发布的《关于启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为依据。2007年至2010年间,教育部对高等学校共资助214所大学的503门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共365门课程),共计人民币5030万元。这些课程建设已有成效,培养了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水平高的双语教学师资,形成一些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鉴意义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高等学校双语教学水平。但我国对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经验不足,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均有不足之处。挖掘我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将有利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发展,为“十二五”期间的精品课程建设和“质量工程”实施方案打下良好基础,能在一定层面上实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二、我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现状 (一)我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立项情况分析

我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立项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1.立项的时间分布比较均匀。2007年立项100门课程,2008年立项100门,2009年立项152门,2010年立项151门,共立项503门课程,平均每年125.75门课程。

2.课程学科门类分布不均。我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涉及5大学科,覆盖面广,其中工程与技术科学、自然科学课程最多,共253门,占总数的62.8%;农业科学课程最少,占总数的1.7%,远远少于其他学科门类(见表1)。

3.学校分布不均衡,地区分布不均衡。学校分布方面,全国844所本科高校,共214所高校获立项,占总数的25.3%;109所211工程高校(共116所)获立项,35所985高校(共39所)获立项。地区分布方面,我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集中在北京、湖北、江苏、上海等地。北京市30所高校获立课程111门,平均每所3.7门课程;湖北省10所高校获立课程42门,平均每所4.2门课程;江苏省13所高校获立课程41门,平均每所3.2门课程;上海市12所高校获立课程40门,平均每所3.3门课程。这些省市获立课程数占总数的46.5%(见表2)。

4.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队伍趋向于高职称、高学历,人员

组成精干。通过对我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队伍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发现这些课程建设参与人员的职称、学历都较高,以博士、副教授为主,高级职称人数占总数的68.2%,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总数的92.4%,这有利于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后续发展。

(二)我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效果分析 1.我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

我国的相关理论研究薄弱,缺乏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成果。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检索,篇名包括“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共有56条记录,在这些记录中期刊论文9篇,硕士毕业论文1篇,其他均为统计年鉴和新闻报道。其中,从专业、学科角度探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实践总结的有8篇;有关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有1篇;对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评审指标体系解读的有1篇。在研究内容方面,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相关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实践总结和体会、高校体育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构与实践以及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评审指标体系上。

2. 我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实践效果分析

为了解我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实践情况,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分别调查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网站建设情况、教材出版情况和国内师生对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