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6:25: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学习指导
第四章 受弯构件的计算
§4.1 强度计算 一 规范原文
4.1.1 在主平面内受弯的实腹构件(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者参见本规范第4.4.1条),其抗弯强度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MyMx ??f (4.1.1)
?xWnx?yWny式中 Mx、My——同一截面处绕x轴和y轴的弯矩(对工字形截面:x轴为强轴,y
轴为弱轴);
Wnx、Wny——对x轴和y轴的净截面模量;
?x、?y——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对工字形截面,?x?1.05,?y?1.20;对
箱形截面, ?x??y?1.05;对其他截面,可按表5.2.1采用;
f ——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当梁受压翼缘的自由外伸宽度与其厚度之比大于13235/fy而不超过
15235/fy时,应取?x?1.0,fy为钢材牌号所指屈服点。
对需要计算疲劳的梁,宜取?x??y?1.0。
4.1.2 在主平面内受弯的实腹构件(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者参见本规范第4.4.1条),其抗剪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r?VS?fv (4.1.2) Itw式中 V——计算截面沿腹板平面作用的剪力;
S——计算剪应力处以上毛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
I——毛截面惯性矩; tw——腹板厚度;
fv——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4.1.3 当梁上翼缘受有沿腹板平面作用的集中荷载,且该荷载处又未设置支承加劲肋时,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局部承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c?
?Ftwlz?f (4.1.3-1)
式中 F——集中荷载,对动力荷载应考虑动力系数;
?——集中荷载增大系数;对重级工作制吊车梁,??1.35;对其他梁,
??1.0;
lz——集中荷载在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假定分布长度,按下式计算: lz?a?5hy?2hR (4.1.3-2) a——集中荷载沿梁跨度方向的支承长度,对钢轨上的轮压可取50mm; hy——自梁顶面至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距离; hR——轨道的高度,对梁顶无轨道的梁hR=0; f ——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在梁的支座处,当不设置支承加劲肋时,也应按公式(4.1.3-1)计算腹板计算高度下边缘的局部压应力,但?取1.0。支座集中反力的假定分布长度,应根据支座具体尺寸参照公式(4.1.3-2)计算。
注:腹板的计算高度h0;对轧制型钢梁,为腹板与上、下翼缘相接处两内弧起点间的距离;对焊接组合梁,为
腹板高度;对铆接(或高强度螺栓连接)组合梁,为上、下翼缘与腹板连接的铆钉(或高强度螺栓)线间最近距离(见图4.3.2)。
4.1.4 在梁的腹板计算高度边缘处,若同时受有较大的正应力、剪应力和局部压应力,或同时受有较大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如连续梁中部支座处或梁的翼缘截面改变处等)时,其折算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2??c???c?3?2??1f (4.1.4-1)
2式中 ?,?,?c——腹板计算高度边缘同一点上同时产生的正应力、剪应力和局部压
应力,?和?c应按公式(4.1.2)和公式(4.1.3-1)计算,?应按下式计算:
??My1 (4.1.4-2) In?和?c以拉应力为正值,压应力为负值;
In——梁净截面惯性矩;
Y1——所计算点至梁中和轴的距离;
当?与?c异号时,取?1=1.2; ?1——计算折算应力的强度设计值增大系数;
当?与?c同号或?c?0时,取?1=1.1。
二 应用指导 1 抗弯强度
梁受弯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受拉时相类似,屈服点也相近。因此,钢材是理想弹塑性体的假定,在梁的强度计算中仍然适用。当弯矩Mx由零逐渐加大时,戴面中的应变始终符合平面截面假定[图4-1(a)],截面上、下边缘的应变最大,设最大应变为?max。而正应力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下述三个阶段:
(1)弹性工作阶段 当作用于梁上的弯矩Mx较小时,截面上的最大应变
?max?fy/E,梁全截面弹性工作,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此时截面上的应力为直线
分布,弹性工作的极限情况是?max?fy/E[图4-1(b)],相应的弯矩为梁弹性工作阶段的最大弯矩,其值为:
Mxe?fyWnx (4-1)
式中 Wnx——梁净截面对x轴的模量。
(2)弹塑性工作阶段 当弯矩Mx继续增加,最大应变?max?fy/E,截面上、下各有一个高为a的区域,其应变??fy/E。由于钢材为理想的弹塑性体,所以这个区域的正应力恒等于fy,成为塑性区。然而,应变??fy/E的中间部分区域仍保持弹性,为弹性区,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图4-1(c)]。
Mxp?fy(S1nx?S2nx)?fyWpnx (4-2) 式中 S1nx、S2nx——分别为中和轴以上、以下净截面对中和轴x的面积矩;
Wpnx = S1nx + S2nx——净截面对x轴的塑性模量。
图4-1 梁受弯时各阶段正应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