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0:02: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医医院针灸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针灸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针灸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针灸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针灸科加强中医针灸特色建设与管理,发挥科室中医针灸特色,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 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针灸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 中医医院针灸科是中医特色治疗优势科室,是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病种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皮科、骨伤五官等各科疾病,应在中医理论和针灸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针灸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针灸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 中医医院针灸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
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针灸科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 中医医院针灸科应当开设独立的针灸门诊,根据就诊病源情况,可开设专病门诊或针灸特色疗法门诊,进行专病专法建设与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针灸病房,有急症处理能力的可以开设针灸急诊。
第八条 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应当设置候诊区、针灸诊疗室。其中二级医院诊疗室治疗床应不少于4张,三级医院诊疗室治疗床应不少于10张。针灸诊疗室内应设置排烟设备,保证通风良好。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治疗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置。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中医医院针灸科病房应当设置操作治疗室,二级医院的针灸科病房床位数不少于10张,三级医院不少于15张。有条件的可以设置理疗室、康复室,理疗室、康复室应当通风良好,绝缘防雾防火,铺设防滑设施。
第九条 中医医院针灸科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 中医医院针灸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达到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见附件1)要求。
设置针灸治疗室的,应当配备废弃针具收集设备、火罐消毒设备等;设置理疗室的,应当配备相应理疗设备;设置康复
室的,应配备相应的康复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应急呼叫装置、吸氧装置等。
第十一条 中医医院针灸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中医医院针灸科应当制定针刺(包括毫针、电针、快针、腕踝针等)、灸法、放血疗法、罐疗(包括拔火罐、走罐等)、头针、耳针、舌针、梅花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针灸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根据本科室具体情况,制定芒针、火针、针刀、微针疗法、特色灸法、埋线、割治等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
根据本科室收治病种情况,制定常见病、多发病及重点优势病种的诊疗规范,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优化。
三、人员队伍
第十二条 中医医院针灸科医师中中医针灸专业技术人员应占90%以上,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 中医医院针灸科医师队伍,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当合理。搞好人才梯队建设,对于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续的研究梯队。
第十四条 中医医院针灸科医生在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均应接受一年以上的针灸科专门训练,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