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化学与环境保护—酸雨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2 6:47: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化学与环境保护——酸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总结出酸雨的性质及其对金属、建筑物、动植物的危害 (2)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酸雨的成因,通过对形成过程的分析总结出防治酸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总结酸雨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酸雨形成过程的分析,总结出防治酸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酸雨危害实验的探究让学生感知酸雨的危害

(2)通过对酸雨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总结酸雨的防治措施继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酸雨的性质、形成、危害及防治方法 难点:酸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手段】 1、实验探究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实验用品】

锥形瓶、试管、燃烧匙、试剂瓶、酒精灯、水槽、硫粉、氧气、“酸雨”、蒸馏水、镁条、花叶、碳酸钙、紫色石蕊试液

【教学流程】

【课前2分钟】视频:淮安的美,雨声

【引入】刚才我们看到的画面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但是,大自然不总是风和日丽的,从天而降的雨水,可以甜美的滋养万物,也可能成为环境的杀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究的主题就是 “酸雨”。 【板书】酸雨

【讲解】酸雨有一个可怕的名字叫“空中死神”,我国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有40%的面积受到酸雨的污染,甚至包括江苏省,而重庆每年因为酸雨受到的经济损失高达十几亿,酸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危害呢?你想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酸雨有哪些性质吗?

【实验探究】在同学们的桌子上有两瓶标着A、B的试剂,一瓶是水,一瓶是我们在模拟条件下得到的“酸雨”,你能通过实验把它们鉴别出来吗?

【投影】将两瓶试剂分别加入到装有花叶、镁条、碳酸钙、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

【学生实验】判断哪瓶溶液是“酸雨” 实验内容 镁条 鲜花、叶片 碳酸钙 紫色石蕊试液 雨的危害吗?

【学生回答】略

【过渡】看来酸雨对环境的危害是不容小视的,那么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模拟一下酸雨的形成过程。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硫在氧气中的燃烧。

【投影】介绍实验装置 【演示实验】硫在氧气中的燃烧

【讲解】可以闻到刺鼻的气味,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形成了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板书】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渡】锥形瓶里产生了二氧化硫,在水下取下小气球,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实验】在水下拔掉小气球。

【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水为什么进入锥形瓶呢? 【学生回答】略

【提供信息】消耗一体积氧气产生一体积二氧化硫。 【实验一】向装有二氧化硫的矿泉水瓶里加入水,振荡 【实验二】用pH计测pH

介绍pH计(简介pH 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pH=7显中性, pH<7显酸性,pH>7显碱性)

1、测蒸馏水、碳酸饮料、食醋的pH,学生读数 2、测锥形瓶中液体的pH,学生读数

根据实验一、二的现象,总结水进入锥形瓶的原因。

【讲解】锥形瓶中的液体显酸性,说明二氧化硫不光溶于水还与水反应生成了酸。

【点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相似,请模仿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现象 性质 危害 【提问】酸雨之所以有危害是其性质决定的,根据性质你能具体说说酸

【板书】二氧化硫+水 亚硫酸

【提问】我们把pH<5.6 的降水称为酸雨(投影),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得到酸雨了吗?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但是,在我们书上有一句话,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会形成硫酸型酸雨,为什么书上的说法和我们的结论不一样呢?

【投影】盐酸酸化的氯化钡试剂与硫酸反应会有白色沉淀生成,与亚硫酸无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演示】取锥形瓶中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试剂 根据现象分析:硫酸是怎样生成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亚硫酸氧化生成硫酸

【提问】事实上酸雨中硫酸的形成不止这一个途径,另一条途径是什么呢?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总结酸雨的形成过程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简单的模拟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我们研究形成过程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治酸雨。你能根据酸雨的形成过程说说如何预防酸雨的发生吗?

学生先讨论,然后回答。

【投影】出示与预防酸雨有关的图片。

【过渡】被酸雨污染的湖泊、土壤应该怎样治理呢?

【学生实验】向试管中的红色液体中加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讲解】可以用熟石灰和石灰石粉末治理受到酸雨污染的湖泊和土壤 【课堂小结】略

【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到了有关酸雨的化学知识,我们也更加明白了化学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而且我相信,大家都懂得了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我们今后成长和生活中要用实际行动完成的一项永恒的作业。

【布置作业】略

【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原则:本堂课设计分为两条线索,一是知识线: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究酸雨的性质,继而总结出危害,然后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探究酸雨的形成过程,最后通过形成过程让学生寻找防治酸雨的方法。二是思维线,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传统的对这堂课的处理方式通常是把该内容上成环境保护的介绍课,而本设计主要是通过各种实验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思维,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短时间接受新信息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