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0 4:49: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泰州“奶奶庙”
古城泰州光孝寺的的东侧,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庙宇,名叫“泰山行宫”。行宫是指古代供帝王出京后居住而建筑的宫殿,也指帝王出京后的临时住所。泰山行宫不是为皇帝而是供泰山女神,离开山东泰山时建造的行宫,故称之为泰山行宫。又由于此庙供奉的是女神,所以民问就尊称为奶奶庙。
泰山是中国的一座名山,在山东境内,又名东岳泰山。古人说山有山神,泰山神名叫东岳大帝。传说东岳大帝的女儿也是一位女神,名叫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据说宋真宗到泰山封禅后,在水池中洗手,见到一座石人浮出水面。从水里捞上来一看,是一座玉女像,他认为是传说中的泰山玉女,因他封禅泰山而显圣,于足赐封号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并为碧霞元君建祠供奉。碧霞元君能扶危济困,慈佑众生,又能为民清灾解难,奇迹屡彰。明黄锡爵《东岳碧霞宫碑》中,称这位女神“为众生造福都能如其所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求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交相愿,而神亦靡诚弗应。”随着时代的推移,能消灾解难的泰山女神,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神灵,到处建庙祭祀。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碧霞元君是妇女生儿育女的保护神,只要敬过碧霞元君,就能得到她的庇护,母子平安,大家就称她为送子娘娘。明代成化年间,北京最早建陬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的庙宇。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江淮之间的徐州、铜山、砀山、睢宁、沛县、赣榆、宝应、江都、泰州、泰兴、东台、海安、通州、仪征等地,纷纷建起泰山庙、泰山行宫、碧霞祠、碧霞宫、碧霞行宫、碧霞元君庙、东岳庙等,供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每年的四月初一至十八,这些庙宇中的香火最为旺盛,有的地方还同时举行泰山庙会。这种庙会至今仍在有些地区继续流行。
道光《泰州志》对泰州城内泰山行宫,未有更多的记载,只有“泰山庙,在州治西祀碧霞元君”简单的一个条目。但在该志书的第三十一卷《艺文》中.全文收录了明代余有丁《海安镇碧霞宫》一文,云:“泰之属镇名海安者,东北半里许有凤山焉…而巅于山者,乃层殿跻霄,朱丹灼锦,亭楹寝庑,品式灿备,云碧霞行宫焉…以故镇之旱涝疠疫,望宫而祷,祷辄应,即香鼎盈,馥爨团结,山眉出云,碧彩罩宫。山之灵酿神之应,神之应而山灵加,数十、百里外闻应而祷者,祷复应,于是祷者转多。春和景明,水陆四集,燕显… 明祟祯年间兴化的李清在《持杌闲评》的第一回“朱工部筑堤焚蛇穴.碧霞君显圣降灵簦”里,明确地告诉人们说,宝应的泰 山 庙是因黄淮水患,碧霞君显灵助修河堤而兴建碧霞元君自称是“奉玉帝圣旨来淮南收复水怪.保护漕堤.永保黄河下游,为民生造福”她能“上保陵寝.中保漕运,下护生民”李清称碧霞元糟是“永护漕河福德神”。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苏北一带,碧霞元君主要就是镇早涝疠疫、永护漕河、防止水害,特别是拯救水涝灾害灾民生命的神灵。
明清之际,我国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经常发生洪水,冲垮河堤,淹没庄稼和房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灾区民众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无法抵御这种自然灾害。他们需要得到神灵的庇佑和保护,想用求神拜佛的方法消灾去难。正在这时发现了碧霞元君能保河堤、除水患、为民造福.“有求必应”。人们很自然地就把消除水涝灾害和祀求碧霞元君,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于是大兴土木,建造祭祀碧霞元君的庙宇,以致镇、邑、郡到处都兴建祭祀碧霞元君的行宫庙宇。
古代泰州近江靠海,地势低平,是经常受到长江’淮河、黄河水患的重灾区之一,特别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洪水灾害几乎一年接着一年,常常是飓风霪
雨,连旬不止,水海潮溢,河决堤毁,舟行城市,漂溺无算。为求诸于碧霞元君的保佑.明代的嘉靖年间在泰州的城里建造了规模很大的察山行宫。
泰山行宫在今五一路与青年 路相交的前进机械厂内。建庙之初,庙前与庙的东侧有一条新河流过,埔之西 侧是江准名刹光孝寺河一代大儒王心斋的崇儒祠.庙北侧是高高的城墙围绕。在这里选址建庙,特别是位于名刹光孝寺的左边,对这座庙重视可见是非同一般。泰山行宫始建年代不详,有人见到庙内有一只铜香炉·炉身刻有“大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六月江南鬻州东台场人卢世德等隧奶奶庙神前供奉”铭文,表明建庙的时间.不会晚于这一年。山行宫又是严格参照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而建造的。从前往后是山门殿、二殿、大雄宝殿依次排列。山门殿五开间三座庙门,哼哈 二将分列 东西。二殿单檐歇山四角起翘,供开口常笑的弥勒佛和三面千手观世音,两侧有彩塑道士群像。大雄宝殿二层楼字,斗拱出眺,重檐歇山,高耸巍峨,端庄秀丽的泰山女神碧霞元君铜坐像供奉在中央,神女像前有一尊木质装金天后圣母娘娘像。二殿和大雄宝殿之间东西两侧有配殿相接,整座庙宇气势恢弘。清同治元年两淮盐。运使乔松年,在泰山行宫西建盐宗庙,祭海盐的祖宗神,又在盐宗庙的北侧由盐商出资建小香岩园林。此时,泰山行宫附近新增加的名胜和庙宇,吸引了一大批盐商和社会要人,但其建筑的体量都不很大,从而使泰山行宫更加热闹,也显得更为突出。民国十七年,泰山行宫称古准堤庵。建国后废庙改建工厂,为建设好公园,把山门殿与大雄宝殿间的二殿迁移至泰山公园之内。殿前的古柏、银杏、索心梅先后消失,庙内的碧霞元君铜佛像、沉香木雕观音像、带铭文的铜香炉等也都不知去向。现泰山行宫仅存重檐歇山的大雄宝殿。泰州市的文化、规划、旅游、文物等部门,近几年来充分认识到泰山行宫、光孝寺、崇儒祠这一区域.是集泰州古代儒、释、道三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