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22 6:49: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角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和“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探索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将观察、演示、操作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把静态的教材变成动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使课堂教学结构得以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王国里的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想!)别着急,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它是谁? 1、 课件出示实物图,引导学生欣赏。 2、师:猜到这位新朋友是谁了吗?(角!)这些物体中都有角,角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板书:认识角)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重点突出 “角”的部分,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生活中的角。 1、找角,发现角。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请找一找,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并指一指自己找到的角。 生:尺子上有角,数学书上有角,门上有角,黑板上有角??(生边说边指找到的角。) 2、 课件出示。 师:这些物体有角吗?(有!)他们藏在哪里呢?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课件依次出示放大的剪刀、时钟、红领巾,让学生上台用鼠标点击在图中找到的角,并用不同的颜色来闪烁找到的角。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起探究的欲望。 (二)、感知角的特征。 拼图游戏,得出:像这样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是角。 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 板书: 边 顶点 1个顶点和2条边 边 5、指角。(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1)找一找。(课件显示) (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把对角的感性认识抽象成数学模型,形成了角的正确表象;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清晰演示,再次加深学生对角的特征的认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三)、体验角的大小。 1、做角,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成一个活动角,在小组内展示,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师: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怎样使角变大、变小? 同桌合作,探索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1)尝试延长角的两条边,看看这个角变化了没有。 (2)把角的两条边分别拉开、合拢,看看这个角有什么变化。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生1:把角的两条边延长,只是角的边变长了,角的大小没变。 生2:把角的两条边拉开,角就变大,把角的两条边合拢,角就变小。 师:你们说得真好!角像嘴巴一样,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比角。 (1)比一比 师:(出示活动角),老师有一个角,谁的角跟老师的角一样大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一比? 指名学生上台比,教师指导比的方法:顶点对齐,其中一条边对齐,比另外一条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相反就小。 (2)课件演示:大小相同、边长不一的两个角移动、重叠。 (3)小结: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越小。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1 【设计意图】:通过做活动角,比一比角的大小,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实践运用,巩固新知。(课件展示) 1、猜一猜,哪个角大?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并交流比较的方法。 2、想想做做:拿一张纸用它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三、总结收获,再现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角交了朋友,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新朋友呢? 生: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同学们介绍得真详细!在我们的生活中,角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继续仔细观察,找出更多美丽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新朋友——角,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课件出示生活中更多角的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板书设计: 认识角 边 顶点 1个顶点和2条边 边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1 五、教学反思 角是一个抽象图形,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画角、比角等过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他们深刻认识角,让他们感知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体验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角的基础知识,我在教本节课的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这是本课的难点,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在这里,要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对齐,角的一条边对齐,再看另一条边)。但在生活中,我们要比较相差不多的两个角时,如果直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是有困难的,因为我们有时不可能把两个角放在一起,这时就应该借用一个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也就是借用其它的角来用重叠的方法比。 本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投入到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就要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巨大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来教学,这样学生们都会对数学充满好奇,充满自信,自然而然就会喜欢数学,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