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第六章语流音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4:10: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六章 语流音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音变和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的主要类型,掌握轻声、变调、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的范围或条件以及词的轻重格式。 【教学内容】:1、轻声

2、变调 3、儿化

4、语气词“啊”的音变 5、词的轻重格式

【知识点】:语流音变、普通话语流音变的主要类型、轻声的范围及作用、变调的类型及条件、儿化的范围及作用、“啊”的音变、词的轻重格式。 【重点】:轻声、变调、儿化、“啊”的音变、词的轻重格式 【难点】:普通话语流音变的范围或条件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示范 【课时】:

一、语流音变的定义、类型

语流中,连着读的音素、音节和声调,由于受邻近音、语速及声音高低强弱等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一些物理性质上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叫语流音变。

北京话“这儿”说成“这和儿”。语流中某些应该有的音没有发出声音来称为“减音”。北京话“不知道”说快时“知”就可能说没了。另外两个音或两个音节在语流中合成一个音或一个音节称为“合音”。如“木头”“头”读轻音,韵母ou成[ o ]。还有两个音在语流中互换位置的现象,叫换位。如老北京话“言语”“yanyu”说成“yanyi”。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主要有变调、语气词“啊”的变读、轻声、儿化、词的轻重音格式的变化。 二、轻声 1、什么是轻声

汉语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既短又轻的调子,就叫轻声。它是语流音变中的弱化现象。例如“跟头”“铁的”等。

轻声音节的音高不固定,因受前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而有高低的变化。上声字后头的轻声字声调比较高。阴平、阳平、去声字后头的轻声比较低,如:

阴平加轻声 2(半低) 姑娘、跟头、哥哥 阳平加轻声 3(中) 棉花、石头、迷糊 上声加轻声 4(半高) 姐姐、里头、躺下 去声加轻声 1(低) 地方、奔头、坐下 3、轻声词的一般规律

新词、科学术语一般没有轻声音节,口语中的常用词才有读轻声音节的。下面几种情况在普通话中读轻声。

1)助词“的、地、得、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等。如: 愉快地、站着、算了、你吃饭了吧、他到哪儿去了呢? .....2)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如: 妈妈、弟弟和叔叔都来了、看看星星、读读小说。 ......研究研究、合计合计。 ....

3)构词用的虚词素“子”“头”“们”等等。如: 同志们、把孩子们叫过来、桌子上头有箱子。 .......

但要注意实语素不能念轻声。如:原子、电子、中子、窝窝头。 4)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有时读轻声。如: 桌子上、屋里、山上、树下、地底下。你从这边往那边走。 ........5)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来、去、下去等词。如: 你走过去把桌上的东西拿下来。 ...

6)量词“个”常读轻声。如,一个,几个。 ..

7)有一大批常用的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要读轻声。如: 大夫、玻璃、先生、歇息、窗户、明白、商量、秘书、打听。 .........4、轻声的作用

1)区别词性和词义 如“大意”的“意”若读轻声,则该词为形容词,表“粗心”之义;若不读轻声,则该词为名词,表“大概意思”之义。其他如“孙子、对头”等。 三、变调

1、 什么是变调

音节和音节连续发音时,其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就叫变调。

2、上声变调

上声变调属于语音学上的异化现象,因为上声的音值为214,变调比较复杂,单念或在词语末尾时念上声,声调不变。

两个上声音节连读时的变调:

1)、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得像阳平(实际调值24、也可读作阳平)。如:厂长、美好、领导

2)、在阴平、阳平、去声字前的上声字只念半上211。如: 上声——阴平

首都、北京、统一、古今、仿生、每周、闪光 上声——阳平

祖国、海洋、语言、主席、表扬、法庭、品格 上声——去声

解放、土地、巩固、诊断、主动、有效、手套 3)、在轻声前的上声字变调情况有两种:

①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的上声变阳平。如: 想起、管理、讲讲、手里、打起、走走、把手、可以。

三个上声字相连有下列几种变调方法

三个上声相连,除末尾一个音节保持原调外,前两个按词语的不同结构,均产生不同的音变。

1)当词语由前两字构成的词根,加另一个词根时,第一和第二个上声音节变阳平,后一个保持原调。如:展览馆、蒙古语、选举法。

3)如果三个上声字呈并列结构时,把第一第二两音节变阳平,后一个保持原调。如:甲乙丙、好好好、稳准狠、卡塔尔。

4)如果第一个上声为人的姓氏要变半(211)上,中间变阳平,后一个保持变调。如:李可染、马厂长、李小姐。

4、“一、不”的变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