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2008-2009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9 0:26: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渭源县2008-2009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

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为10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归咎( ) 连翘( ) 荷锄( ) 琐屑( ) 2.依据拼音写汉字。 惟妙惟xiào( ) 销声nì( )迹 荒miù( ) 污huì( ) 3.解释加点词的原义和在句子中的实际意思。 (1)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照下列句式仿写一句话。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句子中重读的词语用着重号标出。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第6、7小题每题3分,第8小题4分,第9小题5分) 6.默写。

①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 ②青林翠竹,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老木苍波无限悲。 ⑥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7.解释加点的词。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一:___________ ②既而渐近,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际天:_________ ③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 ⑤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_________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 为:_________ 8.将下列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答题(以下两道小题可任选一题作答,如两题都做,以第一题为准)。 ①简答题

《三峡》一文中描写了夏天水流湍急的景象,但描写的角度与众不同。试举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赏析题

谈谈诗歌《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0~14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

2

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0.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11.这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请根据内容具体说明。 12.找出第四段的中心句,并说明本段是怎样围绕中心说明的。 13.举说明第③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4.说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不仅”的表达 效果。 四、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5~19小题(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

万里长江第一塔

在古城安庆,有一座巍然屹立的迎江寺振风塔。它是长江沿岸的罕见的古代建筑,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

这座著名的振风塔,从明代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迄今已有400年多年的历史。塔高82.74米,八角八层,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建筑。据史志记载,主持建筑的是安庆知府王鹅泉(江西泰和人),图纸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彩依据白云观天宁塔的结构加以改造而设计绘制的。振风塔脚踏浩浩长江,头顶蓝天白云,庄重挺拔,气宇非凡。 古塔如同一个直立的圆锥体,塔身浑厚坚固,由块石构成。从底座向上各层,周宽和高度均相递减小,皆有腰檐平座和二跳斗拱。古塔拔地而起,重檐上仰,嵌空玲珑,设计精巧。塔的每层八个飞檐的翘角上部悬有一个金黄色的铜铃,风吹叮当悦耳,令人心旷神怡!底层建有光彩夺目八角飞檐木制回廊。由此入塔的小门,沿光滑而陡峭的石阶168级盘旋而上。每层塔门多变幻,游人往往迷失出入。塔内用古砖垒砌空心八方形厅室,无塔心柱,有精致

的砖雕花门、斗拱,迥异多变。塔外有两尺高的白石雕栏环卫,供游人凭临眺望。登塔,可纵览大江风光,俯瞰安庆全景。观赏之余,陶然欲醉,给人以超拔升腾之感。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还有碑刻五十余块和多幅浮雕图案,刻画精致,古朴典雅。塔的第6层有一根单人难以合抱的圆形刹杆直通第7层和塔顶,塔顶是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体“履钵”,和五个铁球“相轮”与葫芦“宝瓶”串在一起构成的塔刹,耸入云际,极为壮观。振风塔结构奇特,建筑工艺独树一帜。它既吸收了历史佛塔的优点,又融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有浓厚的东方建筑风格,是华夏儿女智慧和艺术才华的结晶。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它深受游人赞赏,被誉为“塔影横江”,是安庆八景之一。

400多年来,振风塔不知经历了多少狂风暴雨和雷霆地震,至今仍完好无损,巍然挺立在江岸。它作为长江航道上的一个重要灯塔,给夜航的船舶指明了航向。

现在,振风塔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它在十年内乱中遭受摧残,如今已修葺一新,以雄伟壮丽的风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享有“过了安庆不看塔”的美誉。

1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三段可以分为二层,请在原文上用“||”分开。第一层是按_________顺序具体介绍振风塔的建筑结构的。 第二层的层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这句话中的“余”字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18.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1 9.文中哪句话扣住了振风塔是“万里长江第一塔”?

(二)阅读下段文字,完成20~24小题(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

父亲的那座山

我从山里走来。在那遥远而贫瘠的山区,茫茫的天空下,横卧着几个古老的小村。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山啊,便将一座座小土房顶上袅袅的炊烟,将那牛背上牧童幽幽的柳哨声,扯得好远好远。小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

3

的手,一路讲着动人的故事…… 读山,便是读父亲。

小时候我最爱做的梦是关于山的梦。父亲说,我咿呀学语的时候,便悄悄溜出父亲的臂弯,磕磕绊绊地蹒跚在大山的小路上,可是从来没有走出父亲的那双眼睛。当我玩累了,父亲就大步走过来,双手抱起我,亲昵地吻我,用硬硬的胡子扎我,痒煞人。这时,我就会温顺的偎依在父亲的怀里撒娇:“爸爸,那是什么?”“是山。”“山那边是什么?”“是天空。”“天空下面是什么?”“又是山。”“大吗?”“大哩。”……我用两只手卷起来,捂住嘴学父亲粗犷雄浑的声音向大山说:“大——哩——” 读山,便是读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生活呆板而平淡,是很苦的。每天早晨,父亲一声如雷般的吆牛声惊醒了太阳,迎着那火红的血球走向田野,走出一幅希望的风景;每天黄昏,父亲的锄锨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星星,惊起月亮,父亲才踏着黄昏的脚步,扛着那银白的湾沟犁铧走向村庄。本应是疲惫的,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倦意,尽管父亲脸上的皱纹如一座座有沟有壑的山脉。 读山,便是读父亲。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童年在父亲的甘露滋润下遥遥远逝。我长大了,要到山外面去,因为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更丰富的世界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送我启程那天,父亲紧握着我的手说:“孩子你去吧,我等着你干大事业……’’走过一道道山梁,父亲把我送出了山的怀抱。当我转身向父亲道别时,我望见父亲高大的身躯铸成一座山的雕塑,那慈爱的目光变成父亲给我的永久的期待。

读山,便是读父亲。

山的希望是容易满足的,父亲的希望也是容易满足的。那年冬天,父亲送衣服来,他瑟瑟地站在每块砖头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省重点中学的校园门口,我对着我的那些浑身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老师和同学们理直气壮地宣布:这是我的父亲。父亲回去后便心满意足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在昏黄的灯光下,折射出他的大半辈子艰辛,大半辈子或忧或喜,或悲或乐,或甜或苦的记忆,大半辈子山里人的幸福…… 读山,便是读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