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施工工艺流程504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8:45: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三、高支模施工工艺流程

(一)高大支模工程的特点 1、复杂性

高大支模工程包括地基、建筑材料、岩土、结构等多学科知识,还要考虑支架搭设范围内的交通、地下管线及建筑物的保护等。

2、多样性

支架材料、支架结构型式以及项目管理的多样性。 3、高危性

人工作业、高空作业、规模庞大、工序多、工作量大。 4、事故突发性

高大支模工程事故具有突发性。

(二)施工工艺流程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放线测量 场地平整、地基础处理 专家论证审查 (三)施工准备阶段监控措施

1.支架搭设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做技术和安全作业要求的交底。

2.对门架、钢管、杆件、构件、配件、加固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门架、钢管及配件。

3.地基基础

1

支架搭设 支架验收 结构施工及养护 支架拆除 (1) 地基基础施工应按规范规定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 (2) 对支架的搭设场地应进行清理、平整、并做好排水。

(3) 基础应先弹出门架(或钢管)立杆位置线,垫板、底座安放位置应准确。 4.专项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评审 专家组评审结论应按如下程序处理

1)评审结论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者,暂停施工,重新完善专项方案,经施工方、监理方审批后,报复审;

2)评审结论为可行(满足施工荷载要求)者,应对专项方案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整改措施补强加固;

3)评审结论为基本可行者,应根据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轻重,采取整改措施或局部变更设计进行补强加固; (四)支架搭设监控措施

1.搭设用的门架、杆件(构件)及配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剪刀撑、水平杆件、连接杆和锁臂、扣件的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2) 不配套的门架与配件不得混合使用于同一脚手架;

(3) 支架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门架应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相对进行。搭完一步架后,检查并调整其水平度与垂直度,以及杆件的步距、纵距和横距;

(4) 剪刀撑、横向斜撑水平杆件应紧随门架(或钢管立杆)的安装及时设置; (5) 连接门架(或钢管立杆)与配件的锁臂、搭钩(或扣件)必须处于锁紧状态;

(6) 水平杆件或脚手板应在同一步内连续设置,脚手板应满铺; (7) 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8) 支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高度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2.连接杆加固杆、剪刀撑等加固件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固杆、剪刀撑必须与支架(或钢管立杆、水平杆)同步搭设; (2) 水平加固杆应设于门架立杆(或钢管立杆)内侧,剪刀撑应设于门架立杆(或钢管立杆)外侧并连牢。

3.加固件等与门架(或钢管立杆)采用扣件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2

(1) 扣件规格应与所连钢管外径相匹配;

(2)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宜为40~65N.m,并不得小于40 N.m; (3) 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边缘长度不应小于100mm;

4、采用贝雷桁架、型钢、大直径钢管为主要受力杆件的高支模工程,应按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审查会的要求搭设。 (五)模板支架体系的检查与验收

1.高支模工程的模板支架体系及其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 (1)基础完工后模板支架体系搭设前; (2)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3)每搭设完10~13 m高度后; (4)整体或分段达到设计高度后;

(5)设计要求预压的模板支架体系的预压过程中及预压加载完成后; (6)遇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 (7)停用超过一个月。

2.模板支架体系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1)承载杆件,加固杆件,连接件、斜撑、剪刀撑、孔洞通道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场地地表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立柱是否悬空; (3)立杆立柱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要求; (4)扣件、连接件是否松动; (5)是否超载。

3.模板支架体系验收时应具备下列文件:

(1)专项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文件,专项施工方案的专家评审或咨询意见; (2)构配件的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3)高支模工程的施工记录及质量检查记录;

(4)模板支架体系搭设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及处理记录; (5)模板支架体系的验收申请报告。

4.支架工程的验收,除查验有关文件外,还应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应着重如下项目,并记入支架验收报告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