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知识目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8:07: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单元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 知识目标:

了解幼儿园区域环墙创设的概念、目的和作用 掌握幼儿园创设话动区域的意义与原则 掌握幼儿园班级话动区域的设计方法和要点 掌握活动区玩具材料的投放要点和管理方法 掌握各年龄班常规活动区域环境创设酌要点 能力目标:

能根据幼儿发展特点设计各年龄班不同类型酌区域环墙 能对幼儿区域话动进行组织、指导和管理

活动区域,也被称为兴趣角或活动区角,是幼儿园在活动室内或室外设置的,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地练习、巩固原有的知识,并获取知识经验,以提供合适的活动区域、多样化的活动材料、情境化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得到可自主发展的场所。

创设区域环境是幼儿园教师一项基本的工作内容,包括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活动需要,合理安排适宜的活动区域,设计独特的空间布局,投放相关的设施和材料。要求教师能通过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支持幼儿的学习,鼓励幼儿的探索与实践,促使幼儿与周围环境互动,充分发挥内在潜能,促进每个幼儿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一节 幼儿园创设活动区域的意义与原则 一、创设活动区域的意义

活动区(角)、活动中心等教育形式始创于欧洲的早期教育机构。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界流行“开放教育”思潮,以游戏活动为主,创设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环境成为早期儿童教育的主流。活动区更被看做为一种“学习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海斯科普(High/Scope)课程模式,就是集中体现了活动区这种教育形式。

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国外先进幼教经验的不断传人,近年来,活动区已成为我国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对活动区的理解不够深入,区域环境创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如有的

1

幼儿园设置活动区机械地照搬别人的做法,幼儿不感兴趣,活动区流于形式;有的则设置不当,相互干扰,未能充分发挥各区的功能;有的随意投放区域活动材料,品种单一,缺少变化;有的则一味追求装饰漂亮,教育价值不强,成为摆设,等等。因此,幼儿活动区域的创设,要从多种角度去思考,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建立在教师对区域环境的教育作用有正确的认识这一基点上。

1.创设活动区的目的

作为活动区的创设者和组织者,教师首先应当明确,设立活动区的目的是什么?是单纯的环境装饰,还是一种教育形式?

心理学的理论与教育实践证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都建立在与环境、材料直接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幼儿必须利用各种感官,通过观察材料、感知材料、操作材料,才能获得各类经验和知识。幼儿的认知需要通过操作物体而获得,也需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因此,幼儿需要一个自由的、可操作的、能激发其活动愿望的学习空间来开展属于自己的活动。在这个空间内,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实验、创造或装扮、探索,可以开展个别活动或是和同伴合作开展集体活动(如图3—1)。可见,区域活动的实质是幼儿自由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创设活动区域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开放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由此可见,活动区绝不是简单的环境装饰,或是教师用于过渡环节及打发课余时间的一种手段,而是一种教育形式,是幼儿教育课程的一个部分,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2.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活动区域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活动区给幼儿提供的是一个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每一个区都有一套独特的材料和活动的机会,让幼儿进行操作。面对丰富的区域活动内容,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进行选择,同时,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有充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去操作各种材料。例如,在建构区,幼儿可以学到操作积木的方法,会运用排列与组合、插接与镶嵌、串套与编织、

2

黏合等构造方法构成物体,并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语言区的活动能发展儿童的阅读技巧,提高他们与别人交流、交往的能力。在每一个区域活动中,幼儿还可以用多种形式学习操作材料的方法。通过丰富多样的区域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学到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2)促进幼儿的潜能发挥。活动区能为不同发展速度、不同认知风格、不同个性的幼儿,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相对于集体活动而言,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也给每个孩子的潜力发挥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要选择特定的活动,在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甲,他们不断地尝试,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独立自主地活动,他们体验成功和快乐,自信心得到不断增强。那些平时默默无闻、在老师眼里被视为“很笨”的孩子,也会在活动区的活动中显露出长于别人的某些才能。如在集体教学中表现消极、回答教师提问时结结巴巴的孩子,在积木区的建构活动中却表现得极为出色,搭出极具创造力的作品。

(3)促进幼儿主动性的发展。首先,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各种选择机会,幼儿可以主动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开展活动,自主选择操作材料,决定操作次数和操作时间,也可以自主地更换活动区域。在自主选择的区域内活动,幼儿必然主动地使用各种物品进行各种活动,进行各种操作。主动的选择和主动的操作,往往可以使幼儿更持久地进行一项活动,坚持完成自己设定的任务,从而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性。

其次,区域活动促使幼儿主动地进行思索和表达。在独立自主的活动中、在对材料的操作过程中,如果要使活动、操作顺利进行,幼儿必须主动地进行感知和思考,他们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以及试图解决问题(如图3—2)。他们必须知道有哪些材料,思索不同材料的不同质地、特性和用途,对这些材料可以进行何种类型的操作,用这些材料可开展哪些活动,获得什么样的结果。对于大一些的儿童来说,他们的主动思索还包括在活动之前应该怎样设定活动目的,如何围绕活动目的设计活动计划,并依照计划来实施,取得自己想得到的成果。同时,宽松自由的区域活动能满足幼儿自主表达的愿望,他们可以通过语言、动作、图画、音乐等多种形式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对世界的

3

认识。通过主动的选择和操作,以及主动的思索与表达,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全面的培养。

(4)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大量研究表明,教师与每个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多向交往对于幼儿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区域活动中多向交往以及对物质材料的探索和交互作用处于大量、重复发生的状态,这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区域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区域活动促进了幼儿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发展。在积极的区域活动交往中,幼儿的交往范围扩大,交往技能提升,交往需要和信心加强,交往能力最终得到了提高。同时,通过活动区的同伴交往,幼儿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同伴相处,如何帮助别人,如何与他人协调,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会了谦让和与人交流、接触的技巧,学会了尊重和宽容,学会了自尊自爱。这些都会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较大发展和提升。

区域活动还有利于幼儿和教师的交往。在活动中教师往往对幼儿进行适当指导,使幼儿更多地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爱,满足了幼儿情感的渴望,也使幼儿知道了该如何听从指导,这对于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幼儿与教师的交往和合作能力也很有帮助(如图3—3)。

其次,区域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纪律性和责任感的发展。区域活动是一种有规则的学习活动,它要求幼儿进区活动时遵守一定的规则,例如,在每一个区域内,要遵守进区人数的限制规则;遵守使用、取放材料的规则;爱护区域环境的布局和材料的规则。如果这些规则得不到遵守,区域活动就不可能有序、正常进行,也就不可能持续进行。所以,任何一个正常运行的区域活动都是对幼儿纪律性的一种很好培养。区域活动对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大有裨益。因此,经常参加区域活动必然有利于幼儿责任感的提升。显然,学前幼儿在这方面的发展,是需要教育者有意识地加以培养的。

学前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许多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发展,幼儿与成人及同伴交往机会的多少,以及交往的性质都为其终身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区域活动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

4

3.对教师发展的意义

区域活动不仅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教师发展同样也具有重要意义。区域活动对教师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区域环境创设是评价教师素质的标准之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美国国家幼儿教育协会(NAECY)所主持的一项研究认为,环境是最能预测幼儿园教学品质的一项因素。一个专业的幼教老师,除了需具备课程规划能力及教学技巧外,更需洞悉环境这个潜在课程与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其发挥潜移默化的力量,让环境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有良好的学习与成长。因此,考察区域环境的创设可以从侧面来评价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

其次,区域环境创设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手段之一。活动区域能否使幼儿在主动活动方面、能否使幼儿在获得整体的发展方面与设置区域的预定目标一致,取决于环境设置是否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区域的主题和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否涵盖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材料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每一活动区域是否满足幼儿开展相应活动的需求,等等。

教师对自己所创设的区域的目标、空间布局、内容和材料是否符合教育的基本原理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有计划的观察了解幼儿,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他们的需求,通过观察,不断提高指导幼儿活动的质量。同时,在组织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幼儿进行相互作用,必须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教育,使幼儿在活动区的探索和发现、操作和体验中获得快乐和成功。这样教师才会不断对自己在活动区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在反思中成长。因此,创设科学、合理的活动区域,提高教师创设区域环境水平也就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创设活动区域的原则

创设科学、合理的活动区域须遵从以下原则: 1.教育性原则

活动区域的创设应遵从教育性原则,要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来设计区域环境。教师要以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内容和主题,创设合适的活动区域环境。这一原则在以《纲要》规定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