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工程学科0805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8:09: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光学工程学科(0803)研究生培养方案

A、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建设事业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二十一世纪光学工程研究和实际应用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通过硕士阶段学习, 掌握光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能独立展开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学位论文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应用背景。

二、 研究方向

(1) 全固态激光技术 (2) 量子信息技术 (3) 微纳光子技术 (4) 光纤通讯技术 (5) 光学传感技术 (6) 光学显示技术 (7) 生物光学技术 (8) 光子集成技术

三、 招生对象

硕士研究生:获学士学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学士学位在职人员,同等学历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 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三年

五、 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硕士生研究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A类课程为全校公共课,B类课程是一级学科必修课, C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D类课程为选修课。每个硕士生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要求光学工程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D类课程《光学工程进展》。工学硕士生跨一级学科选修课不少于3-4学分。

硕士阶段

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学分)

(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英语 (4学分) B类:

光学原理 (4学分) 导波光学 (2学分) C类:

光纤技术与应用 (3学分) 微纳光子学 (2学分) D类:(亦可选南京大学光学工程相近学科B、C、D类课程) 激光原理 (3学分) 傅里叶光学 (3学分) 信息光学 (3学分) 晶体光学 (3学分) 凝聚态光物理学导论 (2学分) 非线性光学 (3学分) 光学工程进展 (3学分) 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展 (3学分) 量子光学导论 (3学分) 高等量子力学 (5学分) 现代光学实验 (2学分) 光电子器件导论 (2学分) 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2学分) 现代工学前沿探讨 (2学分) 知识产权 (1学分) 英语科技论文 (1学分) 信息检索 实验室安全

六、 培养方式

1、 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 公共课(外语和政治)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基础课和专业课以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要求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及阅读有关专业文献。 3、 教学实习:硕士生学习期间,须完成一定学时的教学实习,包括承担学校和院系本科或研究生的课程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和指导实验课等教学工作。

七、 考核方式

1. 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

2. 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中期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质量,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力求来自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和企业横向课题等。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

九、 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应约请2位专家评阅,至少1人为校外教授、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3人组成(不含导师),其中正高职称专家至少两人,原则上不聘请外单位专家参加。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SCI索引源刊物上或被EI(全文检索)收录的刊物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上述指标,可在一年内补充。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按照有关规定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B、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博士学位获得者在光学工程方面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全面了解光学工程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本学科常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技能和测试评价手段,能独立承担和主持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学术交流能力,能在本学科前沿学术和高新技术领域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

(1)全固态激光技术 (2)量子信息技术 (3)微纳光子技术 (4)光纤通讯技术 (5)光学传感技术 (6)光学显示技术 (7)生物光学技术 (8)光子集成技术

三、招生对象

1. 博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在职人员,同等学历在职人员,参加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统一组织的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2. 直博生:获学士学位的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获得保送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选择直博,并通过面试合格者。入学后,享受博士生待遇。

3. 硕博连读生:获学士学位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得保送推荐免试研究生